1. 首页 > 贷款知识

这场会议 关乎每个中小投资者!涉及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 加大赔偿力度

作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一直以来,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合法权益都是监管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9月6日举办的中小投资者服务论坛上,来自监管部门、最高院、司法部、行业自律组织及专家学者共聚上海,就维护投资者权益发声表态,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投资者保护工作建言献策。

与会嘉宾认为,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交易最为活跃的投资者群体。目前我国投资者数量已超过1.5亿,其中95%以上为中小投资者。投资者合法权益是否能得到有效保护,关系到亿万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在当前情况下,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通过法治手段加强保护,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健全纠纷解决机制;同时,还需进一步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客观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此外,社会各方还要形成合力,担负起积极推动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职责。

监管层定调:加大赔偿力度提升违法违规成本规范经营机构行为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论坛致辞时表示,市场越发展,越要更加重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针对下一步工作,阎庆民强调了三点内容:第一,着力增强法治供给,加大赔偿力度,这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前提。第二,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经营机构行为,这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关键。第三,着力强化责任担当,抓好工作落实,这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

阎庆民表示,证监会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改革管理措施,为行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制度供给和市场生态。一是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当前正在大力推进证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起草制定、修改完善工作,强化法律责任,提升违法违规成本。同时以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为核心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础性法律制度。二是进一步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赔偿救济制度。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诉讼制度,研究建立投资者赔偿基金。三是进一步加大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

制度建设方面,司法部副部长刘炤在论坛上表示,司法部将继续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有关单位做好修订《证券法》的相关工作。此外,司法部还会同证监会抓紧研究、修改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草案)》。拟从资金募集、投资运作、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权益保护作出具体规定。司法部将会同证监会根据各方面意见,抓紧修改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力争早日将草案上报国务院。

与会人士:完善证券期货纠纷解决机制

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权益保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证监会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自2016年以来,会同最高人民法院着力建设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民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了纠纷多元化解制度体系,初步构建了多元化、覆盖广的调解网络,打造了一支专业调解员队伍,形成了司法和证券期货监管相互支持、顺畅合作的有利局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法院系统协调合作,持续推进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据投服中心副总经理黄勇介绍,截至2019年8月底,服中心及各地工作站共登记纠纷11343件,正式受理7507件,调解成功5193件,投资者和解获赔金额10.22亿元。诉调对接案件数量约占系统内全国诉调对接案件的85%。投服中心及各地工作站已成为资本市场纠纷化解的重要渠道。

今年以来,最高法院还制定颁布了办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刑事案件和办理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刑事案件两个刑事解释,向一直被市场痛批的操纵市场、“老鼠仓”等严重违法行为“亮剑”。

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鸣钟看来,当前《适当性管理办法》虽然弥补了经营机构违反适当性义务处罚措施的制度空白,但仅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化经营机构守法意识,缺乏对投资者的民事救济。此外,尚需进一步完善协商、调解、仲裁等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以提高投资者适当性纠纷的解决效率。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付金联表示,接下来,最高法将大力推广证券示范判决机制,通过证券示范判决所确立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标准,引导其他当事人通过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解决纠纷,加大对证券期货纠纷特别是群体性案件的柔性化解力度。

期货行业:投资者保护工作面临新挑战

中国期货业协会秘书长吴亚军在论坛上表示,当前,期货市场进入了创新发展时期,市场参与主体进一步丰富,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投资者保护也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期货交易具有高杠杆、高风险的特点,且现阶段期货行业投资者仍然以中小投资者为主,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教育和保护工作的深化。

其次,期货市场目前已经上市了61个商品期货品种、6个金融期货品种,涉及众多的上下游产业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良好的投资者教育,是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不可或缺的环节。

最后,吴亚军还表示,作为直接面对投资者的市场一线,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期货经营机构义不容辞的首要责任。

具体来看,一是期货公司要切实归位尽责,严格落实客户服务和管理、投资者保护的基本职责,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二是要主动履行对客户的诚信义务,全面落实“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加强客户分类和动态评估,将适当的产品销售给适当的投资者;三是要主动承担知识普及、风险提示和信息咨询等投资者教育义务,应当对投资者进行辅导,督促投资者遵守期货交易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开展投资者风险教育,加强投资者期货交易行为的合法与合规性管理;四是畅通投资者的投诉受理渠道,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投资者投诉,不推诿、不逃避、不拖延,主动做好沟通解释工作;五是在投资者咨询非法期货相关的问题时,要主动普及合法期货的参与方式及非法期货的维权路径,为投资者依法维权提供便利条件。

基金行业:推动行业开发与投资者长期利益一致的产品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秘书长陈春艳介绍,在基金行业发展的20年来,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持续稳定增长,资产增值效果显著,投资者超过6亿人。此外,私募基金主动管理能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陈春艳表示,下一步,协会将一切从投资者的利益出发,推动行业开发与投资者长期利益一致的产品,提供让投资者通过长期持有策略获得长期投资收益的服务。一是要理顺行业机制,保证基金管理人、销售机构与投资者利益相一致。二是在分业监管的现状下明确思想、统一标准,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要加大知识普及和警示案例的宣讲、传播力度,才能逐步改变非理性、不正确的投资行为模式。

多方建议:投资者适当性制度需进一步优化

从我国资本市场实践看,投资者适当性是行之有效的投保制度安排。对于优化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与会嘉宾纷纷献言建策,提出了不少具体的建议。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鸣钟就建议,在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中,应进一步突出对弱势投资者的倾向性保护。李鸣钟说,在我国,大学生、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群体购买金融产品的不在少数,特别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投资者数量不断增多。他们在收入水平、交易经验、认知能力等方面明显存在劣势,投资亏损所引发的后果更加严重。建议借鉴美国、日本的适当性管理举措,将此类特殊群体列入谨慎招揽的客户范围。

同时,他建议针对传统问卷调查方式缺乏客观数据验证的现状,建议充分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金融科技工具,对投资者“精准画像”,着力提升适当性匹配效能。此外,强化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买者自负”能力。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明则表示,投资者过少令“新三板”面临挂牌公司融资困难、市场流动性严重枯竭、交易连续性无法进行的问题,极大制约了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建议尽快降低“新三板”准入门槛,并着手进行差异化的投资者准入安排。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