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瓶颈与趋势 消费信贷将维持20%快速增长

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瓶颈与趋势 消费信贷未来将维持20%快速增长

   据南方小编了解,2015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达66.4%,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但与发达国家80%的消费贡献率相比,仍有很大空间。与此同时,据艾瑞咨询预测,消费信贷未来仍将维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2019年将达到41.1万亿,是2010年的5倍以上,将成为驱动信贷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日常消费信贷将迎来高速增长。

   政府近年来密集出台扶持消费金融的政策,传统金融机构、电商、互联网金融机构纷纷涉足消费金融领域,消费金融这一蓝海市场逐渐被开发。但我国消费金融狂热前进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将分析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瓶颈,并给出相关建议。

   市场产业链构成

   消费金融是指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包括在内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广义的消费金融包括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所从事的消费金融,比如:房贷、车贷、信用卡等。狭义上的消费金融专指普惠金融,即面向银行覆盖不足的群体或场景,由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机构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当前,我国消费金融的产业在逐步完善,从场景、产品、获客、数据、风控,到资金,都有专业的团队在深耕,行业内部的企业紧密合作共享,推动产业发展。

   资金、风控、场景是长期持续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三大核心要素。场景决定机构能够顺利进入市场,资金决定业务规模,风控决定业务能走多远。

   1、消费金融信贷提供商。消费金融信贷提供方主要有4类,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大型电商平台、垂直领域消费金融公司。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坐拥牌照优势,融资渠道广,资金成本低,但传统金融机构在挖掘和满足用户需求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电商平台及垂直领域的公司拥有自建或对接场景,用户基数庞大、掌握海量数据,易挖掘需求及时创新,同时建立用户信用生态降低风险,但融资渠道较窄。目前银行系公司仍是消费金融的市场主导者。

   2、资金支撑。消费金融机构融资渠道来源主要有:1)吸收公众存款,2)注册或股东存款,3)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4)发行债券,5)境内同业拆借,6)资产证券化等。其中只有银行可以吸收公众存款,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以注册资本、同业拆借、资产证券化为主要来源,其他类消费金融机构则以股东投入和资产证券化为主。

   海外市场中有专业的资产证券化服务商,在ABS生产、定价、交易等环节里提高效率,实现精准定价并降低风险,国内这样的服务商缺位。

   3、信用数据支撑。第三方征信服务公司通常自身不涉入信贷环节,通过自身的用户积累和数据分析技术,对接银行或电商,为其提供信用支撑。其数据来源非常广泛,从户籍、教育、工商注册等政府机构数据到交易记录、合作伙伴、行为偏好等复杂网络信息均有覆盖。

   四大发展瓶颈

   首先,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发展不健全。我国现有金融征信系统以我国现有金融征信系统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核心,但信息采集和服务对象多为金融机构,个人消费信用覆盖率低。

   根据BCG发布的《中国个人征信行业报告(2015)》,央行征信中心有效覆盖了8.6亿人信息,但仅有3.5亿人拥有信贷记录,个人征信记录,个人征信记录覆盖率仅为35%,远低于美国92%的渗透率。商业征信体系主要由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民营机构组成,主要覆盖商业性信用交易支付结算纪律,例如企业间的信用销售、供应商与代理商的信用结算、个人消费信用记录等。

   其次,消费金融定价机制僵化。目前僵化统一的定价机制是影响国内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消费金融用户类别划分粗粝,更倾向于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借贷服务。

   健康持续的互联网创造价值的模式应是,根据不同客户的信用价值进行差异化定价,而定价能力背后蕴藏的是降低资金成本、坏账能力和运营成本的三大能力挑战。

   第三,消费金融机构发展不全面。消费金融的三个核心要素为用户需求、风险控制、资金成本。银行作为传统消费金融主体,业务规模庞大,但模式简单。商业银行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融资成本低廉,只有银行能够通过吸纳存款的方式进行融资,同时受限于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及银行严格的风控要求,大量长尾客户难以覆盖,日常消费额度较低,能够覆盖的场景面窄,个体消费信贷占总业务比重小,银行缺乏足够的动力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电商具有天然场景优势,业务从赊购发展到消费贷款。电商平台拥有大量的沉淀用户,具备海量的用户数据集,风控优势明显;但与银行相比,资金成本较高。垂直领域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模式类似于电商系消费金融,但平台更小、客户群体依赖于拓展,其融资成本和风控要求更高。

   第四,融资成本较高,制约规模扩张。目前我国只有银行可以吸收公众存款,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以注册资本、同业拆借、资产证券化为主要来源,其他类消费金融机构则以股东投入和资产证券化为主,资产证券化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获取外部融资的重要渠道。虽然ABS融资门槛在逐步降低,但仍未能大规模推行,一方面是由于发行门槛高,通常5亿起跳才能有效摊薄发行成本,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于风控存在质疑。[ 1 ](来源:南^方^财^富^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