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创新品种即将推出

靠流转到手的土地经营权,武汉星广地公司获得1亿元银行授信,既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也盘活了农村资产。昨日,武汉农商行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盘活沉睡资产的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创新品种也即将推出。  租地获得贷款1亿元  昨日,说起用土地经营权贷款的事,武汉星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个创新的贷款模式,解决了公司发展的资金问题。借助这笔资产,他们不仅建了300亩联动温室大棚,还在海南秀英区建了一个温室大棚。如今,他们在汉的农产品(8.06, 0.03, 0.37%)基地规模已经达到了1.9万亩。  2008年,这家公司刚刚在武汉设立时,资金还比较充裕,首先在新洲建了8000亩地的基地。武汉农商行工作人员找上门去,他们表示不差钱。  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资金成了问题。而土地是流转来的,只有经营权和使用权,没有土地所有权。没有抵押物,找银行贷款还是太难。“没想到,农商行给我们贷了4000万元。”最终,武汉农商行帮助这家公司获得了贷款,而使用的是土地经营权做抵押。之后,该公司又获得了武汉农商行3000万元贷款,用于在海南扩建农产品大棚。  据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共获得武汉农商授信1亿元,每天供应武汉上万公斤中高档叶菜,蔬菜远销港、澳,年产值3.5亿元,为贷款前的3倍。  近10亿农地资产被盘活  实际上,通过土地经营权获得贷款,在武汉并非孤例。  据介绍,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法律支持,流转土地一直很难成为抵押物。从2009年开始,武汉农商行率先研发推出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对象的“农地权益贷”,真正把农民手中的实物形态变成货币形态。“农地做抵押,关键是确权和评估。”为了解决相关问题,在农商行等单位的促成下,武汉建成了全国第二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  3年来的不断探索,该行“三权”贷款业务已全面对接农、林、牧、渔各行业融资需求,涵盖在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下从事农业规模经营的所有主体,涉及农业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用途。  截至今年9月,该行相关贷款余额为8.5亿元,增速远超区域内同业机构。同期,武汉全市相关贷款余额为9.8亿元,武汉农商行市场份额第一。  目前,该行已完成对武汉市农村宅基地确权情况的摸底调研工作,即将对汉南区汉南街进行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试点,推出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创新品种。(楚天金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