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贷款审批周期长 附加条件多让民企老总们犯难

“我们贷款的附加条件太多了,即使贷出来了,资金使用率也很低,能有30%-40%就不错了。”2月26日上午,省工商联直属商会座谈会在济南举行。说起民企“融资难”这个痼疾,济南粤兴伟能酒店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伟能十分感慨——企业向银行贷来百万,往往只敢动用其中的三四十万。

  林伟能是山东客属工商联谊会的会长,与在山东的很多客家商人、客属企业都熟识。一家客属会员企业曾找他诉苦,好不容易找到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却在银行的各种附加条件前犯了难。比如,银行的客户经理会“建议”企业购买某种保险、短期理财产品。如果不买,就会被“委婉”地告知在审批贷款时可能会考虑客户的忠诚度、对银行的贡献度等。

  反映问题的会员企业多了,林伟能也以会长的身份向有关部门协调过,却迟迟得不到回应。“其实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不情愿地买了一些贵金属理财产品。”另外,银行要求借贷企业月底的回款率要达到40%左右,再刨去登记费、评估费、担保费等其他必须缴纳的费用,企业实际可用的借贷资金非常有限。

  “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还需要替担保公司向银行缴15%-20%左右的保证金。”山东亚邦工贸集团董事长郑沛新说,尤其是作为外地来鲁投资的企业,“人生地不熟”,向银行贷款只能走担保贷款的路子,这些条件要是不接受,钱就贷不出来。

  银行审批贷款周期长,快的也要两三个月,一年下来,真正的贷款使用期还不到十个月。“回本盈利哪有这么快,贷出来的钱要是不能及时回流,又要影响信用,下次再贷难上加难。”郑沛新直叹气,“再加上融资成本高,各种费用加起来,从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差不多了。”

  姜仔鸭集团董事长蒋君认为,许多企业都面临类似困境,加重了民营企业的借贷成本,让本来就陷于融资难的企业雪上加霜。“在现有的政策体系下,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依赖银行贷款,痼疾不除,民营企业很难持续发展壮大。我们呼吁进一步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拓宽贷款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大众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