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江西“财政惠农信贷通”富民效应显现

1月5日,记者从省委农工部召开的相关会上获悉,我省把“财政惠农信贷通”作为促进全省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省累计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125.3亿元,受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26万户,超额完成了2015年的目标任务,有效地承接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村土地确权、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趋势,富民效应开始显现。为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升级,我省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率先在全国推出“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试点工作。“财政惠农信贷通”试点工作的政策框架是:省、设区市、县(市、区)三级财政按2:1:2的比例筹集财政风险补偿资金,存入合作银行,三级财政风险补偿金统一存入县(市、区)级财政设立的合规账户,并以其总额对本县(市、区)域内贷款风险承担补偿责任。合作银行按照不低于财政风险补偿金8倍的额度放大,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休闲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五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1年期以内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并向农民合作社倾斜。

“财政惠农信贷通”为催生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去年底,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达14.5万户,比试点前一年增加3.15万户,同比增加26.5%;“财政惠农信贷通”构筑了财政支农的新方式、新平台,走出了一条“政府牵引、银行运作、农民受益”的财政支农新路子。试点一年来,全省省、市、县三级财政风险补偿金共筹集拨付13.21亿元,其中省级财政5.51亿元、市级财政2.41亿元、县级财政5.28亿元。同时,“财政惠农信贷通”有效解决了我省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推动了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一年来,广丰马家柚、赣南脐橙、丰城和袁州区的油茶、上高和石城烟叶、高安和泰和的肉牛养殖等产业都得到迅速发展。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