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社融规模增量1.98万亿元

9月11日,人民银行公布了8月金融统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及增量数据。
数据显示,2019年8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增速比上月末高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增速比上月末高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万亿元,同比少增66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6亿元。记者注意到,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万亿元,同比增长;结构方面,8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8%,同比高个百分点。
M1增,M2增
具体来看,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月末高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月末高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当月净投放现金463亿元。
记者注意到,8月M1、M2增速较上个月数据均出现了回升。数据显示,2019年前7个月的M1同比分别增长、2%、、、、、;M2同比分别增长、8%、、、、、。记者注意到,M2的增速在2019年3月同比增长,创下13个月新高,在2019年4月、5月、6月这三个月都保持在,7月出现小幅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万亿元,同比少增665亿元;而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万亿元,同比少增397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53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9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540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651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28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42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945亿元。
“8月企业中长期贷款上升至4285亿元,同比增加860亿元”,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郭于玮告诉记者:“这一变化与LPR改革有关。从票据市场利率来看,8月20日之前票据利率波动下行,反映出贷款需求偏弱,但20日LPR首次报价后票据利率开始上升。这可能说明利率下行预期刺激了企业的中长期融资需求,利率并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开始显现。”
交通银行(5.640, 0.08, 1.44%)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分析认为,信贷增速小幅回落基本符合预期,但企业短贷减少,长贷增加,表明在政策导向下,信贷投向结构有改善迹象。
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
初步统计,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万亿元,同比增长,与上一个月的增速持平;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6亿元。
陈冀认为,“社融同比增加主要由于此前持续负增长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由负转正。而广义货币M2增速小幅回升,也基本回应了一段时期以来央行稳健的流动性调控目标。预计未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会进一步增强。”
从存量来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万亿元,同比增长;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万亿元,同比下降1%。另外,从增量来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万亿元,同比少增95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47亿元,同比少减97亿元;结构方面,8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8%,同比高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1%,同比低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3.660, 0.04, 1.10%)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向记者表示,从社融各部分的占比来看,金融对实体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强。从贷款结构来看,无论是住户部门还是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的增加规模均非常明显,尤其是对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加428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860亿元。这与央行强调信贷资源要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倾斜,并将其纳入MPA考核有关。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