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法院开庭时被告不来,而且没有可执行的财产,可以申请公安介入吗?

  虽然这个规定不是法律条文,但是和法律具备同等效力。所以题主肯定不能寄希望于公安机关的“法律强制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债权权益。

  要维护自己的债权权益,还是需要通过正规的法律手段

  对于解决债务纠纷,国家也明确规定了如果债务人拒绝履行债务,债权人应当采取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方式进行追讨。

  对于民事案件,法院开庭,被告选择不出庭,法律也没有强制规定。但是法院可以进行缺席宣判,也就是说,无论债务人是否出庭,只要债权关系清楚,证据确凿,那么法院一样会判决债务人按期归还债务。如果债务人拒绝履行,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对债务人进行强制执行,如果债务人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法院也可以采取行政拘留等强制措施,迫使债务人进行债务归还。

  如果债务人在被强制执行的过程中,发现没有能力履行债务,法院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其履行。

  比如将债务人纳入失信执行人名单,限制其消费,冻结其名下所有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只给债务人留一定的生活必须费用,其余的均可以用于归还相关债务,直至债务全部履行完毕,法院才解除其相关限制。

  对于债务人是否具备偿还能力,是否有可执行的财产,这个由法院认定

  这里也可以给题主说一下,实际上也有部分债务人存在“老赖”的心理。比如通过隐藏,转移自己名下财产的方式,给法院执行单位制造一种没有能力偿还债务的假象。

  现在法院已经出台相关法律和规定,比如提前冻结债务人名下财产,通过大数据对债务人名下的的资产进行深度调查,对于债务人提前转移的财产可以有处置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债权人的债权权益,也为债务人追回债务提供了最大的保证。

  债务追讨应当合情、合理、合法

  虽然债务人在履行债务中存在了违约行为,债权人有权利保护自己的债权权益,但是在债务追讨的过程中一定要合情、合理、合法。

  比如利息不能超过国家法定利息,债务追讨行为不能存在“暴力过激”行为,该起诉起诉,该申请执行就申请执行,但是千万不要自己采取一些不符合法律的行为,否则很可能债务追讨不回来,还因为追债行为不当,承担法律后果。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