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道德贷款”新招落地热议起

上周在盐城盐都区试行的“道德贷款”,首次确认了道德的“含金量”——6月29日,被评上“盐城市好人”的徐兆学、王金明和杨建军,不用找担保人、也不用财产抵押,主要凭市级以上荣誉证书,每人便获得盐城黄海农商银行10万元“道德贷款”。此举很快引发“好人能当钱用”的社会热议,也让伦理学界大呼“新鲜”。

“道德贷款”免担保、免抵押,是否有违贷款审查程序和制度?昨天,记者把网友疑问直接抛给黄海农商银行副行长李成彬。他摆摆手说,对“道德贷款”的用途、额度、偿还能力的评估审查,同其他贷款一样严格,只是简化了其中担保或抵押环节——因为这些“好人”的个人信誉也是无形资产,事实上比熟人或实物担保更可靠。

“并不是‘好人’要多少就贷多少。”他透露,市道德模范、盐都区上冈镇明沙理发店王金明,原申请20万元贷款搞装修。我们上门核实,劝他从简装修,最终只授信10万元贷款。

与普通贷款相比,“道德贷款”享受“三优”:一是授信优先,最大贷款额度为30万元;二是利率优惠,低于公务员贷款利率;三是服务优先,3天内办结。“区委宣传部、文明办,也优先帮助审核贷款者身份。”他补充道。

“就要让讲道德者得实惠。”盐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葛建华说,“道德贷款”的发放对象,涵盖包括本区在内的全市近千名中央、省、市三级表彰的“好人”和“道德模范”,是全市诚信的榜样。说是免担保,其实,他们是用个人多年积累的品行口碑,面向全社会作担保。

“如果万一呢?”记者“狠心”询问患白血病的省道德模范、盐都区人武部民兵训练基地教员徐兆学。“我会在偿还能力以内申请贷款,也会做好还贷预案。”已用10万元贷款支付部分手术费的他,反复念叨,“荣誉重于生命,不会砸自己牌子。”

“如果不是徐兆学,其他白血病患者也能贷到10万元吗?”记者问。李成彬迟疑了几秒,还是实话实说:“的确有道德考量因素,影响甚至左右贷款发放。”

“好人”优先得贷,是否会侵犯其他客户信贷权益?记者就此请教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他充分肯定“诚信创造价值”在盐都“落地”,认为:“增加道德诚信因素在信贷评估中的权重,防范风险,有利贷款安全,没有侵权故意,比死磕担保书强,有探索价值。”但他也提醒,信贷属商事活动,核心是民事关系,要遵守平等、自愿、有偿等市场法则,不能简单、绝对用“道德荣誉”取代担保手续。

他说,道德诚信也存在利益风险。因此,要不断完善“道德贷款”的条件、标准、程序和追究机制,透明运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避免一哄而起。

中国经济伦理学会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露璐告诉记者,盐都“道德贷款”重又挑起伦理界的争议话题——道德是否有经济属性?如何在社会生活中体现?空谈道德太虚幻,追逐功利又丧失道德崇高感,而“道德贷款”是两者结合的尝试,会成为伦理界的研究标本。她说,像黄海农商银行这样既讲市场伦理、又讲社会伦理的企业难能可贵,但也要防止强加给企业过多的社会责任,让其不堪重负。

盐都区文明办主任唐玲昨天表示,本着“德”者有“得”原则,对于“好人”群体特别是其中的弱势者,要探索多种社会褒奖和救济渠道,让我们分享“道德福利”,而不仅仅吊在“道德贷款”一棵树上。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