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取款不出村 贷款找“村长”

农行浙江嵊州市支行副行长马庆华,日前多了个新身份——嵊州市甘霖镇镇长助理。在甘霖镇,马庆华了解到,该镇农场主过永华想上一个粮油深加工项目,但因为缺少足够的抵押物,还有60万元资金缺口。他经过调查,为过永华设计了“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的组合贷款方案,解决了农场的燃眉之急。

今年6月,共有301名像马庆华这样来自农行浙江省分行的业务骨干,经浙江省委组织部批准,被选派到浙江省各乡镇挂职锻炼。农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说,农村基层、广大农民迫切需要了解融资、理财等金融知识,迫切需要普惠金融服务,这批挂职干部要当好“三农”的“金融参谋”和普惠金融的推广员。目前,他们已对接推动乡镇97个融资项目加快立项或提前投放,协调相关银行投放信贷资金15.3亿元。

服务难、贷款难、知识缺,是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农行浙江省分行近年来为“三农”出实招、办实事,通过实施“惠农通”工程和创新“农村金融自治”模式,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三农”融资渠道,助力浙江强农、惠农、富农。

地处偏僻的水果专业村——浙江省永康市花街镇方村,过去村里没有银行网点和自助设备,村民取点钱、缴电费都要到镇上办,来回要跑上几十里。如今,随着农行在村里安装了“惠农通”助农金融设备,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存款、取款、贷款、还款、查询、缴费等业务。

目前,浙江省78%以上的行政村共安装“惠农通”14750多台。今年,农行浙江分行计划再投入5000多万元,让全省所有县域行政村都安上“惠农通”,实现金融服务“村村通”。

因为没有抵押物,每到西兰花种植、收购时节,临海市上盘镇劳动村村民都要为筹资费花不少心思。如今,农行浙江分行创新设计的大银行与小村庄的合作金融模式——“农村金融自治”帮村民解决了这个难题。上盘西兰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荣仙说,现在村民要小额贷款,只需要找村委,不要抵押物,足不出村就能拿到钱。

“"农村金融自治"以村民自荐、担保自组、借款自助、用款自律、服务自助、守信自励为基本特点。”农行浙江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金融自治",农民申请贷款不找行长找“村长”,凭人品、信用等无形资产也能贷到款。

农行浙江分行的“农村金融自治”模式试点推行一年来,到今年6月底,已推广193家,贷款余额5.46亿元,惠及农户4590余户。目前,这一模式正向全国推广。

农行浙江分行一系列创新服务让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越走越通畅:通过与政府公益性担保基金合作,整合专项扶持资金变为担保基金,放大信贷杠杆解决农业主体融资难;针对涉农企业推出“入园企业前期贷”,让上规模的农业企业凭土地款缴款凭证就可贷款……该行上半年新增涉农贷款270亿元,同比增长6.5%,目前涉农贷款余额近3000亿元。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