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做实贷款“三查”构筑精细化信贷管理

贷款“三查”制度是指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它是多年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通过实施贷款“三查”,有利于银行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经营状况以及贷款的风险情况,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相应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保障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是贷款管理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制度和流程。

在经济下行的当下,落实好贷款“三查”制度显得更加重要,是关系到银行业如何发现风险、控制风险、经营风险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形势下,基层银行在经营理念上或多或少都存在重规模扩张轻风险管理的思想,贷前调查对企业实际控制人、资金实际用途、经营动作模式、关联交易等流于表面化,“适应”监管化,难以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生产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贷中审查过度依赖抵押物是否足值或保证人的资质来判断贷款的风险状况,对第一还款来源、现金流量及财务逻辑没有展开综合分析判断,对企业潜在经营关联经营风险预判的前瞻性容易缺失。

贷后检查重点关注的是销售与生产的绝对值,没注重对企业成本、利润等直接影响短期偿还能力的技术性分析,甚至出现为“印证”贷前调查资料的贷后检查而“贷后检查”。这不仅造成了企业改变贷款真实用途“合理化”心态,更是导致企业多头贷款、过度授信甚至出现骗货行为的根源所在。

为了更好的防范贷款风险,有效阻止民间非正规金融活动风险传染,银行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好“三查”制度,并不断完善措施。

一是营造审慎稳健信贷管理文化,实行信贷精细化管理。信贷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改变以业绩规模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粗放管理理念,要制定完善明晰的贷款“三查”流程图,明确“三查”的工作质量标准,不断完善内部风险管理,逐步建立了完备的风险管理程序,积极构建贷款全流程风险管控的模式,大力开展信贷合规文化建设,从信贷管理的源头做起,把信贷管理稳健文化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二是强化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引导落实和加强“三查”制度。银行在制定对客户经理考核的方案中,对客户经理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工作就有明确的操作要求、具体客观标准以及责任追究和尽职免责条款,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让科学考核与风险管理实现有机结合,从管理初始线上着手,引导“三查”制度的落实,防范出现信贷资金被挪用、经营状况变化情况反馈不及时、外部风险传导信息收集滞后的信贷管理风险,在加强风险防控、审慎经营的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益。

三是重视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和分析技术手段提高,积极推进贷款“三查”工作。加强对一线信贷人员的培训,从宏观政策、行业结构、产业知识、财务分析技术等方面培养信贷人员的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的能力,提高信贷业务的职业敏感性。同时,应加快专业人才的重点培养,强化人力资源配置,尽量将专业性强的人员充实到基层,不断的提高贷款“三查”管理能力,行之有效地推进“三查”工作。

总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深入细致做好每一笔贷款的“三查”工作,切实提升贷款风险管理水平,建立“营销、审查、发放、管理”既相联系又相分离的精细化信贷管理全流程风险管控模式,保障银行业的稳健经营与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