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贷款难”农民将成为银行的“贵客”

在吉林一些地区,散户种地“已成往事”,农场规模化经营渐成常态。近年来,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在土地收益保障贷款的有力支撑下,不仅有效破解了农民贷款难题,还吸引金融机构加入形成良性农村金融环境,逐步探索出一条金融支撑现代农业的转型之路。

从小作坊到专业农场:土地收益保障贷款有效破解贷款难

在龙井市东盛涌镇龙山农业专业农场,法人代表王立臣和工人们将包装高档的大米装入货车,准备送往指定客户。“农场已经形成从种植、收割、加工到销售的一体化模式。多亏土地收益保障贷款,才形成现在的规模。”

2003年,这个农场还只是个小作坊。“过去银行给农户的都是10万以下的小额贷款,能够流转的土地有限,利息也不低,即使向亲戚朋友借钱也得1分利息。”他说。

2013年,吉林省开展土地收益保障贷款。作为试点,龙井市农民的种植规模和收入随即发生大变化。

“申请土地收益保障贷款后,州市两级政府还有贴息,降低了融资成本。”每年100万元的贷款规模让王立臣的农场不仅年均粮食产量100万斤,还从小作坊变成年加工量200万斤的中型加工厂。

“贷款程序方便快捷,种多少地就能贷多少款。”龙井市老头沟镇应岩村村民李仁山说。短短两年,他承包的土地从30公顷变为60公顷,年收入直线跃升至五六十万元,今年他又贷了60万元用来购买农机具。

“土地收益保障贷款盘活了耕地资源,有效解决了农民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龙井市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范说。

从无人问津到良性竞争:政府发挥公信力赢得银行信赖

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抵押物“心生忌惮”、对农村小额分散的资金需求难“上心”、开拓未成熟的农村金融市场成本高企……涉农贷款通常会陷入此类僵局。然而,在龙井市的探索中,不仅降低贷款门槛让农民尝到甜头,也“翻身”成为当地金融机构竞相追逐的优质资源。

为了破解银行和农户针对贷款成本产生的矛盾,龙井市政府先试先行,以自身公信力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二者牵线搭桥。当地成立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家庭农场、专业农场等土地流转大户为主要贷款主体,将土地经营权统一抵押,帮助其向金融机构争取资金支持。

在实际贷款操作中,龙井市还设立了1000万元额度的风险基金。一旦农户出现违约,可先通过风险基金偿还银行,再由物权融资公司通过土地收益转让等方式追偿。

运行一年半无一例坏账出现,多家银行把龙井当成了“香饽饽”开始竞相参与贷款。张国范认为,能够打破难贷款的僵局,政府的担当和作为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传统耕作到规模经营:创新农村金融支撑现代农业转型

十几米高的烘干塔,2层小楼般的储粮库,长达8米的电子秤……龙井市老头沟镇应岩村吕江的农家大院里,大型生产设备齐全,更像是一个现代农业加工厂。

由于当地不少村民出外打工,2010年起吕江开始承包土地向规模种植转型。土地收益保障贷款使他的贷款规模比以往增加了10倍,承包土地规模扩增至103公顷,如今又开始收购周边农户粮食统一加工,每年收入150余万元。

在龙井,土地收益保障贷款已帮助315家农场逐渐形成规模。

截至今年4月末,吉林省60个县(市、区)中已有31个开展土地收益保障贷款试点工作,共为农户、林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近3万笔、金额达14.3亿元。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