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取消贷存比会带来信贷规模上升

最近,银行业重磅消息不断。继交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地后,商业银行贷存比指标也被取消。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

草案借鉴国际经验,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贷存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取消贷存比指标,利率市场化又下一城,正在大踏步向前迈进。

银行拉存款不再冲时点

贷存比定为75%,这是1995年《商业银行法》里的规定。贷存比是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值,由于国内银行的盈利模式是依赖存贷利差,为了抑制银行的放贷冲动,商业银行法将这一比值设置为75%,即假如银行有100元存款,那么它最多放贷75元。

但是,现代货币经济学认为,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是“贷款派生存款”,而不是“有了存款才能放贷款”。比如,某些银行可以通过资产业务组织存款,这也是“做存款”而非“拉存款”的说法被认可的原因。从现代银行业务看,银行的负债、资产种类已经五花八门,不再仅仅是存款、贷款两大类,所以单单管住贷存比并不意味着流动性状况是良好的。

毋庸置疑,贷存比这一监管指标在过去几年对于管控银行流动性风险、抑制信贷过快增长、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国内银行业的经营环境、业务模式、负债来源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其中最典型的是国际收支格局发生明显变化,此前我们面临的是双顺差大额流入,这造成新增外汇占款增多,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大量购汇,派生出大量存款,使贷存比水平处于低位;而现在,双顺差格局不再,外汇占款甚至呈现流出趋势,这导致银行受到贷存比较大的约束。

在互联网金融、股市火爆的背景下,存款逃离银行的趋势已难以逆转,银行对存款的追逐成本上升较快。在得知贷存比指标被取消后,我市一家商业银行的员工很开心,他说,此前,他们每到季末都在辛辛苦苦地拉存款,甚至觉得放弃了尊严。这都是因为重大“资产负债日”的存款要达标,贷存比要达标。

信贷投放规模不一定扩大

过去央行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外汇资产在央行总资产中的占比超过80%,原因是持续双顺差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过大,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只能被动干预。现在人民币汇率趋于均衡,央行外汇占款几乎零增长。随着美联储加息和人民币汇率迎来拐点,贷存比指标也有了取消的条件。

取消贷存比限制,将直接有助于中小银行信贷投放释放出更多空间。鉴于中小银行信贷投放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将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降低其融资成本。中信建投银行业分析师杨荣认为,贷存比监管指标取消后,极端情况下(按照80%贷存比测算),16家上市银行将新增人民币贷款约6.6万亿元。但是,实际上能释放多少信贷投放能力还有待观察。

根据银监会数据,2015年3月末,全行业人民币贷存比是65.67%,比75%的监管值低近10个百分点,因此贷存比不是限制信贷投放的主要原因。

贷存比的放开并不意味着银行会明显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银行贷款业务对资本的消耗很大,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尚未破除,因此目前许多银行业正在向中间业务、综合化经营转型。另外,监管机构正在将社会融资规模由间接融资转为直接融资,银行的贷款规模同时要在央行合意贷款规模的范围内,因此,贷存比监管变化不会导致贷款规模的大幅攀升。

对于贷存比接近红线的银行来说,贷存比指标取消将释放一定的信贷投放能力。从2014年年报披露数据看,部分银行贷存比是紧贴着75%的红线的,一般都是那些存款吸收能力偏弱、信贷投放较为积极的中等银行,废除贷存比对他们而言是好消息。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