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保护个人信息 当心陷入“连环贷”陷阱

10月14日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利用秋季开学一段时间,面向广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集中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专项教育工作。

教育部提醒广大青年学生,高利贷、诱导贷款、提高授信额度很容易导致学生陷入“连环贷”陷阱,大家要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要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

多种新手段防范校园网贷风险

此次专项教育工作有很多新手段,监控防范校园网贷风险。

比如说,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将防范校园不良网贷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奖助学金及相关贷款政策宣传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通知要求,校园要开展主题教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帮助学生制订消费计划,合理安排生活支出,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在日常排查上,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高校宣传、财务、网络、保卫等部门要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党员骨干队伍也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对排查中发现的已经参与网络借贷的学生,要及时帮扶引导。

同时,高校要引导新生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对于推销的网贷产品,切勿盲目信任,尤其警惕熟人推销,增强学生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能力,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通知中称,会完善资助体系,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管理和制度支撑,建立健全既有共性需求、又能体现个体差异的资助体系,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筹集专项基金,满足学生拓展学习、创新创业等发展性需求。拓展资助渠道,积极探索建设和发展校园社区银行,为学生提供渠道畅通、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金融借贷服务,满足学生临时性需求。

小心提防不良网贷的4大风险

教育部表示,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校园不良网贷存在诸多风险:

一是高利贷、诱导贷款、提高授信额度易导致学生陷入“连环贷”陷阱。

二是部分校园借贷平台利用少数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钻金融监管空子,诱导学生过度消费。

三是校园不良网贷平台存在信息盗用风险,被冒用身份者可能会面对信用记录被抹黑及追债等问题。

四是校园网贷平台“校园代理,层层分包提成”等发展模式破坏正常校园秩序,暴力追债现象威胁学生人身安全。

为此,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青年学生,要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要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

<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