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河南叶县“接力”精准扶贫

11月17日讯,河南叶县是省级贫困县,有贫困村120个,贫困户1.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7万人。近年来,叶县依托国家专项扶贫资金,引导贫困村成立资金互助社,吸纳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入社,向会员提供借款。目前,该县共建立了139个资金互助社(含19个非贫困村互助社),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互助社资金总规模达3500万元,累计发放借款1.55亿元,助推3000余户贫困户稳定脱贫,被称为“叶县模式”。

资金互助社走的是“草根”扶贫路子,可以满足入社群众小额、应急的资金需求,要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互助社的帮扶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人行平顶山市中支通过调研发现,贫困户资金需求多而散,金融机构对众多农户信息难以掌握、风险难以防控,而互助社运行良好风险可控但资金量偏小,处于两难状态。

“既要发挥资金互助社在脱贫攻坚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依托互助社对农户信息掌握较准、较多的优势,进而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帮扶,持续‘接力’精准扶贫。”人行平顶山市中支党委书记、行长李高建告诉记者。

在该中支的引导下,农信社创新“金融合作扶贫贷”模式,即“互助社种子资金﹢农信社贷款”。在具体操作中,由互助社负责人向农信社申请贷款,经互助社其他理事和两名公职人员担保后,农信社发放贷款后注入互助社,本着保本、微利原则,按照互助社管理程序和运行规则,向辖区会员及经济组织提供借款,以此开辟互助社与金融机构合作扶贫的新路。为增强农信社支持脱贫的能力,人行平顶山市中支今年专项安排2000万元再贷款额度予以支持。近日,在叶县叶邑镇老鸭张村,“金融合作扶贫贷款”正式启动,叶县农信社向该村互助社负责人发放贷款100万元,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财政全部贴息。

为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叶县地方财政拿出300万元专项风险基金,作为农信社支持互助社会员的风险担保,由农信社放大5至10倍授信。此外,叶县农信社强化与资金互助社合作,一方面利用互助社对农户信息掌握较多、较准的优势,成立了授信和风险防控小组,对每个贫困户的个人贷款记录、社会品行、家庭劳动力占比、人均收入情况进行综合打分,根据分数高低确定信用级别。另一方面,制定了《贫困农户评级授信管理办法》、《贫困农户小额信贷流程》等制度办法和操作流程,调查了解贫困群众致富意向、资金需求和资金状况,经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信用社、互助社联合评定出二星至五星信用等级,五星级最高5万元,二星级为2万元。作为互助社使用农信社资金发放借款的依据和参考。在贷款发放过程中贯彻“三优先”原则,即贫困村贷款优先、贫困户贷款优先、扶贫产业贷款优先。截至目前,完成评级授信的358户贫困户共获得小额贷款4008万元。

有了资金扶持,老鸦张村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脱贫有了底气,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全村上下共有400多亩红薯地,每亩可加工生产750斤粉条,每斤粉条按10元来计算,平均一亩地的利润就有2000多元。目前,老鸦张村共有35户贫困户,已有4户利用贴息贷款入股享受收益和分红。

与此同时,人行平顶山市中支引导农信社建立了130个农民金融自动服务点,使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小额存取款、口头挂失、转存等金融服务。以小额信贷扶贫为切入点,加大自动机具布放和“普惠金融下乡”活动,打通了金融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在金融的支持下,产业带动脱贫的作用正在显现。目前,叶县廉村、水寨乡建起了葡萄、油牡丹、红枫种植基地,常村镇建起了蓝莓种植基地,田庄乡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该县已经形成了畜牧养殖、小杂果、蔬菜、水产养殖、食用菌等五大主导产业。在互助社资金和小额信贷资金的扶持下,贫困村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