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大学生贷款创业」资产质量维持企稳向好

香港交易所金融机构三季度“成绩单”均已对内公布。从三季度状况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延续了下半年平稳向好的形势,大部份金融机构实现了不良率的持续改善,不良贷款额度下降的金融机构数目也在明显增加。

“这一情况主要得益于今年以来经济发展增长提速带来的中小企业利润情况改善。同时,在供应侧结构性进行改革下的各项降滚轮和去产能方针,也为前两年比较表现较强的下游企业注入了新魅力,带动其利息质量出现回升。”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机构总监分析员许文兵认为。

资产质量继续夯实

国营企业大行资产质量在券商中首度出现拐点。三季度营业额显示,截至9月初,三大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初均出现下降。其中,农行的不良贷款还实现“双降”,其不良资产额度较上年初减少210亿元。

五家国营企业大行的三季报显示,工行不良贷款率为1.56%,下降0.06个比率;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7%,下降0.4个比率;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1%,下降0.05个比率;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0%,下降0.02个比率;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1%,下降0.01个比率。

公私合营金融机构的不良率走向则略有分裂,光大银行、大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均较2016年年初出现了下降。明确来看,光大银行不良率为1.58%,较上年初下降0.02个比率;大陆银行不良率为1.60%,较年底下降0.05个比率;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比上年初下降0.24个比率。

包括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在内的几家公私合营金融机构,其不良贷款率则较今年年初大幅提高。

不过,整体来看,商业银行自今年年初以来资产质量企稳向好的发展趋势得以延续。冈瓦智库教授吴琦研究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今年以来商业银行通过退出可能性较小企业、格局经济开发区制造业等方法,贷款资产结构上更进一步改进更新;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停滞强化金融和内控管理工作,通过支票回收、利息重整、不当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后期积累的不良资产在一定高度上得到了有效地处置。

“党的十九大对银行业依法治国提出了明确要求,防范金融风险则是进行改革深化的最重要必要。我们认为,连续多个季不当降、拨备升的态势,预示着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总体逐步企稳的根基更进一步夯实,商业银行作为近代金融市场的最重要枢纽,将为‘两步走’目的的实现作出极大的重大贡献。” 浙商银行经济发展分析员杨跃认为。

可能性警告基准发展趋势向好

香港交易所金融机构的三季报还显示,不良贷款的再行性基准——单据、关注类利息,也出现明显好转,金融业资产质量向好黎明更进一步显现。

工行三季报透露,该行新增不当额、单据率、劣变率、剪刀差等关键性基准停滞向好。农行在新发生不当额度、不当发病率上年“双降”的只能,逾期贷款额度、单据率也均实现“双降”。

公私合营金融机构的可能性警告基准也出现显著向好发展趋势。平安银行三季报显示,该行的银行卡9月新迁入不当比率为近3年来拟合水准,批发主要利息的产品(新一贷、汽车贷款)由未单据迁徙到单据30天以上的比率也在停滞走低。浦发银行披露,该行90天以上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降至94%,较年底下降26个比率。

“在大多金融机构不良率稳步下降的同时,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面积也在稳步提高,关注类利息占比在实时下降,表明现阶段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好转是更为现实的好转。”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阶教授李佩珈认为。

从总体经济自然环境考虑,李佩珈认为,香港交易所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停滞好转,主要与经济发展企稳回升、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和“三去一降一补”方针显效有关。随着“三去一降一补”等供应侧结构性进行改革的加快,“丧尸中小企业”、产能过剩企业利息受到控制,贷款自然资源准备更多流入创新中小企业、单一经济发展等高效能机构。

“香港交易所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停滞好转,表明现阶段中华民族面临的负债可能性正得到逐步化解,这也可以从今年以来票据违约暴力事件数目显著减少得到验证。”李佩珈研究。

截至9月初,去年票据违约暴力事件数和违约金额分别为31项和236.8亿元,相比2016年分别为78项票据违约暴力事件数和403亿元的违约金额显著减少。

难言“拐点”来临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