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作为中华民族数目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银行,长久以来立足农村,为服务“三农”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世纪初,农村信用社资本约占到国际金融该系统总额的10%大约,不良资产

农村信用社作为中华民族数目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银行,长久以来立足农村,为服务“三农”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世纪初,农村信用社资本约占到国际金融该系统总额的10%大约,不良资产在50%大约,2002年初,全省共有农村信用社2535个,其中97.8%资不抵债。为克服农村金融大大萎缩和农村银行可持续性持续发展战斗能力脆弱等难题,200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在江苏省等八个省区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体制改革。几经15年的改革,农村信用社资本总质量、利润战斗能力、支农经费战斗力、可持续经营管理战斗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成为了确实服务于“三农”的主力部队。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农村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任常青教授看望《学说杂志》,回顾了始自15多年前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并对将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朝向畅谈了自己的想法。

 

任常青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生老师。大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硕士硕士学位。长年从事农村金融、农村持续发展与农村政策研究工作。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性农发基金会、欧洲联盟、联合国大会工程项目办、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等政府机构研究员。1999年创办我国第一家小额贷款的中心,从事小额贷款研究工作和训练。 

《经济学人》名记者:始自2003年的农信社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最重要结点。以前改革的起因于是什么?改革主要针对哪些难题?

任常青:随着六十年代90八十年代国营企业金融机构的商业性改革,金融机构争相撤回全县内分公司,农村信用社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部队。同时,农信社也面临不少难题,近代包袱重、资本总质量差、经营不善,刑事案件较少,可能性突出,部份农村信用社早已资不抵债。1999年初,全省信用社该系统的拥有者权利为负数,农信社服务“三农”的战斗能力受到了较小负面影响,改革势在必行。

在江苏省体制改革的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3年6月27日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体制改革计划》,新一轮农信社改革月重新启动。计划确定黑龙江、山西、湖南、江苏、江苏省、甘肃、云南、成都等8个省(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参加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在充份阐述8省(市)改革试点经验的为基础,200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体制改革扩大到另外21个省(区、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具体对农村信用社归口职能分工的监督看法》具体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省级中央政府和省级联社在农村信用社归口和可能性防范中的职权和法律责任。

2003年农信社改革是农信社近代上极为重要的一次改革,主要围绕所有权的关系、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展开。改革的目的是更佳服务“三农”、清晰所有权、完善功能、实现可持续性持续发展。

一是改革农信社体制改革。将农信社的管理工作交予地方中央政府(省级中央政府)负责,同时具体省级中央政府对信用社管理工作的管理机构。成立省联社作为政府机构,弥补了自农信社成立以来就没有省级政府机构的遗缺。省联社是由全省县级农信社筹资入股成立,受省府领导者,接受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管控。省联社不是经营管理单一,不从事存贷款的业务,具有行政事务基本功能,代理省府对信用社进行管理工作、监督、协调和服务,并享有一定的权责委任和经营管理所有权。2007年8月,海口市联社挂牌重新启动,全省省级联社建立完成。实践证明,省联社对于成功推进农信社改革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省联社有效监督了全省农信社的长时间运行。

二是“花钱买功能”。农信社长久以来因各种因素形成的近代包袱十分沈重,各地农信社的状况参差,一些地方的农信社不良资产占较为高,甚至资不抵债,经营管理艰难。为了使改革顺利完成,要正视近代包袱,通过中央政府的支持为农信社提供正向激励机制。改革以来,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赋减免、专项债券置换等方针支持近2690亿元,地方中央政府设施方针支持1227亿元,总计3917亿元,帮助化解农信社的近代包袱,使改革后的农信社轻装上阵。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