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启

继《金融机构资本管理工作必要(试行)》使系统化最重要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过渡时期大限将至,动身两会月底发布《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

继《金融机构资本管理工作必要(试行)》使系统化最重要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过渡时期大限将至,动身两会月底发布《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再次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提出附加资本要求和杠杆率要求。业内人士表示,下一步如果面临较高资本充足率要求,金融机构或将增资。

由于四大行均被纳入全世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而《指导意见》提出监管采用“孰高准则”,即当全世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同时也被认定为国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时,应以适用两者中较低的尤其监管要求。根据国际金融平稳委员会(FSB)提出的总伤亡吸收能力(TLAC)监管构建,2025年1月1日起,工行和中行总资本充足率必需达到20%,建行和农行需达到19.5%。

“虽然还有6年星期,但截至去年3季,4家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布于14.16%-16.23%两者之间,相距监管目的尚有非常相距。6年星期非常长,每年都需要停滞不懈地希望。” 申万宏源股票总监金融业分析员马鲲鹏表示。

今年以来,多家金融机构通过定增、优先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方法“补血”。仅10月至今,就有最少3家金融机构新闻稿拟发行优先股补充资本,其中包括交通银行拟发行总额不超过等额港币1200亿元的境内外优先股。此外,近来华夏银行定增25.6亿元获银保监会批准;宁波银行100亿元优先股进入登记托管程序中;招行200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完毕。

尽管停滞“补血”,但研究员仍预定来年我国金融业资本补充将面临一定舆论压力。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教授熊启跃表示,国际金融强监管方针出台后,社会上投资结构上里贷款的占比大幅度提升,对金融机构而言的单位资本扩张的资本耗损增加,“这是去年银行资本补充舆论压力较小的一个很最重要因素,来年强监管方针延续的话,资本补充舆论压力也将停滞。”

东方金诚总监国际金融分析员徐承远认为,《指导意见》的出台使得微观谨慎监管构建更进一步得到完善,但由于属于额外监管政策,在面临一定的附加资本监管舆论压力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或将迎来新一轮增资。

不过金融机构对于监管要求亦无需过于紧绷。《指导意见》中具体,中国人民银行报请相关机构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将考虑中华民族金融机构具体状况,设恰当的监管要求与过渡时期安排,避免在短期内对金融机构造成反弹。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