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焦煤、LPG均续创历史新高 铁矿石重挫逾8%

K图 im_0

K图 jmm_0

K图 pgm_0

  7月30日,国商品期货午盘大面积上涨,焦煤、甲醇、LPG及热卷涨幅居前,其中焦煤、LPG双双续创合约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铁矿石跌超8%,跌破1100元关口。

  据新华社报道,为促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9日发布公告,自今年8月1日起,适当提高铬铁、高纯生铁的出口关税,调整后分别实行40%和20%的出口税率。此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公告,自2021年8月1日起,我国还将取消钢轨等23种钢铁产品出口退税。西南期货黑色研究员夏学钊表示,此次关税调整是4月份政策的延续,主要是将钢铁原料留在国内,减少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并降低进口壁垒。具体到市场影响来说,由于生铁出口量较小,此次关税调对市场的整体影响有限,对铁矿石价格构成利空。

  今日消息面:

  1、国家发展改革委约谈提醒重点化肥企业

  2、电费真要涨?发改委:尖峰电价上浮不低于20% 峰谷用电价差不低于这数

  3、农业农村部:建立生猪产能调控机制 防止生产出现大的起伏

  4、全国钢铁限产将分类施策 钢铁行业“碳达峰”跨出大步

  5、淡水河谷:二季度业绩创纪录 铁矿石粉矿产能环比增长11.3%

  展望商品后市,敦和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小庆认为,这一轮商品上涨周期能否持续,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美国利率接下来会怎么走,要看美国在政策退出之后居民收入能不能够有一个显著提高,目前还没有明确定论。今年商品上涨主要的驱动来自于海外,但是随着印钱接近尾声,同时美国的疫情得到控制后,出行也在增加,服务相关消费开始回升,老百姓将重新调整消费支出结构,从实物消费转向服务消费。从最新公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已有一个大幅的回落,同时消费者对未来6个月汽车和家电的购买意愿也都在回落,物价上涨的同时收入开始减少。海外的需求在今年年中已经进入拐点,意味着中国的下半年出口相对于上半年来讲将放缓。

  徐小庆继续指出,今年商品上涨,国内需求虽然不是主要的驱动力,但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稳定器。上半年需求是一个中国稳、海外强的格局,下半年海外将开始高位回落,中国也面临需求放缓。中国需求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在疫情发生后,只有两个经济指标回到了疫情前水平:出口和房地产销售。疫情使得房住不炒的房地产相关政策暂时退位,而且居民消费在疫情之后大幅受限,反而激发了居民对房子带来安全感的意识,进一步刺激购房意愿,使整个住宅年销售面积再上一个台阶,到了17亿平米。但这一轮上升是一个比较异常的现象,主要还是疫情带来的政策后遗症,未来一段时间回落至疫情前15亿平米的可能性很大,相当于地产相关的需求会有10%的回落,这对明年黑色需求端的负面影响会较大。

  国投安信期货认为,判断此轮中国商品的牛市是否结束,除了需要观察政策的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指引之外,还需要关注三大信号,分别是支撑大宗商品牛市上涨的三个充分及两个必要条件是否改变,以及大宗商品的库存周期是否结束。1、中国大宗商品牛市成立两个必要条件没有改变:首先是确定性回补的内需,当前来看国内政策方面对于“需求侧改革”的重视,以及需求对于GDP的拉动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超过传统的投资对GDP的拉动,并且或将成为当前及未来拉动国内经济新的增长的强大引擎。其次是强势补库的外需,当前欧美极低的客户库存以及极高的订单库存,代表美国当前消费的潜力以及未来较为强劲的补库需求,同时拜登经济救助计划对于消费市场的支持,也为美国的消费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支撑着外需市场的复苏/2、中国大宗商品牛市成立的三个充分条件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强势的原油和充足的全球流动性虽然没有出现方向性的转变,但是相较于2020年初,原油的上涨空间在减小,受制于货币政策的空间,全球流动性对大宗商品支撑的空间也在缩小,同时从美元指数来看,弱势的美元指数或将在3季度改变,对于大宗商品上涨的或将形成一定的打压。3、中国大宗商品的库存周期没有出现拐点但是接近尾声:最后从大宗商品的库存周期角度来看,当前大宗商品牛市格局依然成立,但是即将走入尾声,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支撑大宗商品牛市因素的改变,并不意味这大宗商品熊市将马上开启,只是意味着全面强势上涨的行情或将结束。当前大宗商品牛市行情的尾声的特点是上涨依然是成本端推动,定价权在国外的品种的涨幅略强于国内的品种,从上下游库存以及量价关系来判断,预计今年三季度末四季度此轮大宗商品牛市或将结束。

  美尔雅期货金融期货分析师刘影分析,从经济增长看,国内制造业PMI延续回落,生产经营景气度有所下降,海外经济延续修复、海外供需缺口收敛,进出口增速下滑,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落,补库周期接近尾声,需求面临回落,经济增速面临下行压力;物价方面,按照以往经验,M1增速领先PPI增速近10个月,PPI增速应在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见顶,但由于此次大宗商品价格受到管控和约束,5月PMI分项指数中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均下滑,PPI增速或提前见顶。PPI的领先性短期仍对CPI有指引作用,且猪肉价格近期存在见底的可能性,预计三季度CPI增速仍然存在上行的可能。整体来看,三季度经济环境或处于经济增速回落、通胀上行的阶段,在此环境下,商品牛市或逐渐接近尾声,预计整体维持中性震荡格局。

  中信证券认为,近期,主要由国际定价的铜和原油等大宗商品涨势趋缓,而国内定价的焦煤、动力煤等大宗商品价格再度走高。当前铜、铁、原油价格高位震荡,输入型通胀总体可控但仍不可忽视。国内煤炭供需错配在短期内仍将延续,煤价高增或促使通胀压力重回国内,缺煤缺电局面下通胀将呈现圆弧顶,回落速度或进一步趋缓,国内通胀压力仍需警惕。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