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核心CPI回升 需关注黑色系涨价对通胀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7月CPI同比上升1%,PPI同比上升9%,而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3%。7月出现核心CPI同比增速高于同期CPI,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首先,食品项拖累本月总CPI小幅下降。7月CPI同比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环比由降转升,7月CPI环比增速较上月边际上升0.7个百分点。具体归因测算来看,7月CPI同比边际正贡献主要来自于教育文化和娱乐、交通和通信、居住、医疗保健;7月边际拉低CPI的主要是食品烟酒及其它用品和服务。

  其次,食品CPI和非食品CPI分化导致剪刀差扩大。7月非食品CPI同比涨幅升至2.1%,是2018年11月以来的最高值。7月食品CPI同比增速-3.7%,是2017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食品CPI和非食品CPI剪刀差大幅扩大。

  食品项CPI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猪肉价格持续大幅走低。7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3.5%,降幅比上月扩大7.0个百分点;其它食品项价格涨跌不一,如淡水鱼价格上涨30.9%,但涨幅回落2.6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畜牧业信息网的数据,截至8月7日,全国22个省市猪粮比5.48:1,仍然低于国家发改委预警线6:1.2021年6月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4.39亿头和4564万头,较今年一季度的数据仍然有明显上升,显示当前生猪仍然供大于求。国家已开启猪肉收储工作,同时为了加强猪肉储备调节,8月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实施《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加强猪肉逆周期调节,预计猪肉价格降幅三季度或继续收窄。

  除了猪肉收储和窗口指导生猪养殖户等调控,要市场化改善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可能还需等待猪肉消费旺季。当前适逢夏季猪肉消费淡季,猪肉供大于求等多重因素导致猪肉价格处于低位。经计算,本月猪肉权重为2.4137%,较上月上升0.22个百分点。猪肉权重被动上调,或因猪肉收储导致猪肉降幅收窄所致。

  再次,非食品项价格大幅上涨与核心CPI上涨同步。服务价格尤其是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仍然处于高位。因暑期出行需求增加,7月飞机票,以及与原油有关的汽油、柴油等价格均上涨。7月飞机票同比大幅上涨53.5%,此外宾馆住宿、旅游价格分别上涨8.1%、7.8%,涨幅均超过5%。暑假出行有关的商品和服务均有不同程度上涨,这些需求将持续到9月份,但由于德尔塔病毒在全国导致多次散发,防控因素或使得8月份的旅游出行需求受到较大冲击。相关的服务项价格或有下降。尽管7月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较大,但目前国际原油价格还处于70美元/桶左右相对高位,因此中国CPI中的交通和通信分项CPI年内还将保持在高位。

  在7月份1.0%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减弱,但新涨价因素有所增强。

  此外,本月PPI同比和环比增速均扩大。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主要是生产资料中的煤炭开采工业品价格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大幅上涨所致。受国家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以及叫停“运动式”减碳,以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有色金属铜、铝、锌两轮抛储等多因素的影响,有色金属相关工业品价格明显回落。但因夏季电耗增加,动力煤需求旺盛,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黑色工业品价格涨幅继续扩大。

  7月与食品有关的加工工业品价格保持低位,这对CPI同比下降形成一定助力,也反过来印证了PPI在向CPI传导。7月农副食品加工业PPI同比上涨3.5%,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PPI仍然处于低位,7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6%和0.6%。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有色金属铜、铝、锌两轮抛储的影响,有色金属相关工业品价格明显回落。有色金属矿采选业7月PPI同比增速14.8%,较上月下降2个百分点;7月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速23.5%,较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保价稳供措施见效。在7月份9.0%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2.1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6.9个百分点,扩大0.5个百分点,PPI回升新涨价因素占主导。

  PPI同比小幅走强和CPI偏弱的组合,显示生产端强但消费端较弱;核心CPI同比超过CPI同比,显示非食品价格对CPI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从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降准之后,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08%(7月6日数据)下降到2.79%(8月5日),近一个月时间内下降幅度接近30个BP。一方面央行降准之后,商业银行存单利率持续下行,银行负债压力缓解,打开了利率下行空间,对10年国债利率下行形成支撑。另一方面超预期的德尔塔病毒等因素影响下,国债市场做多情绪使得长端收益率持续下降,但长端收益率下降幅度过大也说明市场对经济相对悲观。

  整体上,货币政策下半年基调仍可能稳健中性,CPI仍然相对温和,四季度节假日食品消费增加CPI阶段性可能上升,全年CPI同比增速或在1.5%左右。由于全球仍然在新冠疫情的笼罩下缓慢复苏,预计由于供给约束,以及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大宗商品价格下半年涨幅可能有所减弱,但大概率还将保持在高位。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