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产业安全

什么是产业安全

  所谓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国际竞争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保持民族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始终保持着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主体的控制。

目录
  • 1产业安全类型
  • 2产业安全的特征
  • 3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

      产业安全类型

        1.根据产业安全的发展态势,可以将其分为静态的产业安全和动态的产业安全。

        2.从生产要素角度可以将产业安全划分为资源安全、技术安全、人口安全和市场安全。

        3.从区域角度可以将产业安全划分为国内经济安全和国际经济安全。

        4.从产业角度划分为农业安全、工业安全和金融服务业安全等。

      产业安全的特征

        1、战略性;

        2、综合性;

        3、系统性;

        4、层次性;

        5、紧迫性;

        6、动态性。

      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

        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相当复杂,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产业外部环境因素与产业内部因素。

        一、产业外部环境因素

        其中,产业外部环境是影响产业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指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政府的产业与外资政策,以及跨国公司与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国内市场的资本、技术、管理等状况。

        1、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如何决定着产业内原有企业是否愿意继续从事该产业以及新的资本是否愿意进入该产业,对于该产业的竞争优势以及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与空间有着重要的影响。

        (1)要素条件。资本、技术、原材料以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是任何产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条件,这些要素的成本、质量及其可得性将直接影响产业内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及其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进而影响产业的竞争优势以及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与空间。

        (2)市场容量与需求状况。市场容量与需求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如果市场规模足够大、需求旺盛,产业内企业就会在本国具有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与较大的发展余地。反之,如果市场容量相对有限、需求明显不足,产业内企业受制于市场规模与需求无法进一步发掘自身潜力时,就有可能转而积极向国外市场拓展。例如,以对外直接投资形式进入东道国市场,在企业自身获得更大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同时,可能会对东道国竞争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

        (3)市场竞争程度。市场竞争程度决定着产业生存与发展环境的长期变化趋势,激烈的市场竞争会敦促产业内企业积极致力于技术开发和创新,而且还会迫使企业积极向海外投资,以拓展发展空间。另外,从市场竞争结构看,如果国内市场呈寡占竞争格局,企业会格外重视竞争对手的策略与行动,一旦某寡占企业开始向国外投资扩张时,其他竞争者会竞相跟进,以维持竞争均衡态势。由此可见,产业国内竞争程度高将会有利于产业拓展其生存与发展空间。

        2、政府的产业与外资政策

        (1)产业政策。

      • 一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安排及其有效性对国内产业安全状态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产业政策安排能否有效地管理与规范产业外部投资者的进入行为,从而使市场竞争保持在相对合理的范畴内,既保持市场一定的竞争性,又防止过度竞争而加剧产业内竞争压力;
        • 第二,产业政策安排能否使国家产业结构保持相对合理,能否避免调整刚性,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以维持其竞争力。

        (2)外资政策。

      • 各国政府的外资政策无非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 一是以税收工具为表现形式的对外资的各种优惠措施;
        • 二是对外资进入产业、地域、股权等做出的种种限制性规定。
      • 外资政策对国内产业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第一,税收优惠政策是否适度,既能达到鼓励外资进入的目的,又防止外资过多盲目进入,导致过度竞争;
        • 第二,限制性产业导向政策能否确实有效地规范外资进人并加强对其监管,确实起到防止外商投资冲击国内产业、威胁国内产业安全的作用。

        3、跨国公司与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国内市场的资本、技术、管理等状况

        随着国际投资自由化的不断发展与各国市场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跨国公司以对外直接投资形式进入东道国,不可否认,其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对东道国经济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而且国内竞争的加剧对于提高民族产业的竞争力,进而提高本国的整体发展水平与竞争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必须指出,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可能出现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与先进的技术、信息、管理及营销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形成对国内某些产业尤其是重要产业的控制,由此导致对东道国产业安全的威胁。

      •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国家经济命脉是否被外资所控制,即外资进入东道国重要产业的深度和广度是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将决定东道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命脉与重要产业是否有足够的控制能力。
        • 第二,国内市场结构状况,如果外资已占据某特定产业主要的市场份额,必然会对产业内东道国企业的发展空间与前景产生限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本国产业的成长和发展;
        • 第三,国内产业结构是否安全,主要是指在开放经济背景下能否建立起足以抵御外部经济波动与风险的产业结构,能否主要依赖自身力量获得发展;
        • 第四,国内产业技术是否安全,主要是指本国技术是否具有自主研发与持续创新能力,能否为本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不断实现技术升级,如果重要产业与主导产业主要依赖进口技术,那么,产业安全程度必将受到极大威胁。

        二、产业内部因素

        从产业内部来看,影响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的制度结构等。

        1、产业集中度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控制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产业集中度可以用规模最大的前几家企业占产业总产量或市场总销量的比重来衡量。产业内本国企业的集中度越高,所占总产量或总销量的比重越大,本国企业对该产业的控制力就越强,产业就越安全。

        2、产业的制度结构

        产业的制度结构主要是从制度层面考察产业内部是否具备抵御外部风险与威胁的能力,涉及产业内部的制度安排以及相关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如果在一个产业内建立了健全、完善的制度,具备自主研究开发主导技术和持续创新的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手段,产业因此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具备足够的控制力,在国际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那么,即使外国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与先进的技术优势进入东道国该产业,也不足以实现对该产业的控制,产业安全不会受到威胁。反之,产业安全就很容易受到威胁。这就要求政府从制度层面健全与完善产业内部的制度结构,以最终提升其竞争力与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