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现金发行

现金发行 目录 1、 现金发行的概念 2、 现金发行的起源 3、 现金发行的作用 4、 我国的现金发行

现金发行(currency issue)

现金发行的概念

......

  现金发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现金净投放,即流回到银行的现金假如少于从银行提取的现金,银行就增加现金投放;广义指包含现金存入、现金提取及两者差额弥补的全部现金货币周转活动。现金发行是现金周转治理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标。现金,是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流通中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是货币供给中是最活跃的一个层次。

  现金发行量,是指银行投放出去的现金和收回来的现金轧差后,净投放到社会上的那部分现金,又被称为市场货币流通量或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投放现金主要渠道有:储蓄存款现金支出、工资性现金支出、行政企事业治理费现金支出、农副产品收购现金支出。商业银行收回现金主要渠道有:储蓄存款现金收入、商品销售的现金收入、服务事业现金收入、税收收入。

现金发行的起源

  这种治理方式起源于苏联在 1922~1924 年的币制改革。现金发行还不失为观察经济运行状况和调节货币流通的一个有效工具。苏联根据有计划地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但在市场发育仍然很不充分、很不成熟的条件下,把社会再生产中的货币流通划分为转帐流通和现金流通。

  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易,现金周转和现金发行的经济意义已经削弱,国家机关的费用拨付,大都是采用转帐方式进行清算,国民经济中生产、流通、交换和分配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这些活动大多与生产资料的流通、商业的批发业务以及社会资金的流转有关,一方面很少使用现金,另一方面受到国家各项经济计划的直接控制,两者差额,是一个有组织的市场。货币流通有很强的计划性,可以通过银行的信贷计划去组织实现。

  而国家与农村集体经济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而且把现金发行作为国家计划中一个重要的控制目标,以及个人同商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则广泛使用现金,通过银行的信贷计划和现金出纳计划组织货币流通,多数情况与劳动报酬的支付、农副产品的收购以及生活资料的购买活动有关,是一个无组织的市场。国家需要利用许多间接的市场形式来影响货币流通,作为头等重要的国民经济任务。现金治理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现金发行的作用

  现金发行要和经济增长相适应。控制现金发行对于控制通货膨胀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措施有:

  • 对现金发行实行计划治理。
  • 通过运用利率杠杆来调控。
  • 切实加强现金治理,严格控制不合理的现金支付,建立健全大额现金支付的登记备案制度。
  • 加强银行帐户与信用卡的治理,堵塞现金支付的漏洞。
  • 努力改进金融服务,延长营业时间,增加现金回笼。控制现金发行,不能单靠银行,必须依靠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相配套。

我国的现金发行

  中国从1950年开始,是一个无组织的市场。仿效苏联的现金治理方式,通过银行的信贷计划和现金出纳计划组织货币流通,以及个人同商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则广泛使用现金,而且把现金发行作为国家计划中一个重要的控制目标,而国家与农村集体经济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由政务院决定现金发行的计划额度。银行实施的现金出纳计划中,包含着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入银行的全部现金以及从银行支取的全部现金,两者差额,表现为现金的净投放(或净回笼)。

  从1979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民经济中生产、流通、交换和分配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现金流通范围和非现金流通范围都已打破原来封闭的格局,现金周转和现金发行的经济意义已经削弱,现金发行失去了作为货币流通调控目标的绝对重要性。但在市场发育仍然很不充分、很不成熟的条件下,苏联根据有计划地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现金发行还不失为观察经济运行状况和调节货币流通的一个有效工具。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