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商业银行经营智能化

商业银行经营智能化 目录 1、 什么是商业银行经营智能化 2、 商业银行经营智能化形式

什么是商业银行经营智能化

......

  商业银行经营智能化指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与经营治理日益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并完善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和治理信息系统。

  商业银行经营智能化的基础是全面电子化。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从而迅速推进了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和治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商业银行经营智能化形式

  1、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

  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体现在计算机系统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以电子化方式自动处理日常业务。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电子化已有近40年的历程。

  发展过程:

  • 1960年代初实行后台业务处理电子化;
  • 1970年代实行前台业务处理电子化;
  • 1980年代开始进行电子化系统网络建设,成立总行集中的业务电子化处理中心,使分行的业务系统与总行的业务处理中心联接;
  • 1990年代,一方面在后台进行系统整合集成,提高自动化层次;另一方面在前台更新通讯技术和增加交易输入方式,如联名卡、自助银行、家庭银行、电视银行、电话银行中心等。

  优点:任何形式的系统终端,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记帐、转帐、核算、审核、储存等一系列复杂的业务处理过程。

  2、内部综合治理信息化

  内部综合治理信息化指运用信息技术的治理方法对银行全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猜测、风险控制和治理决策的高度集成化,网络化的人机信息系统。

  三层含义:

  • 各业务处理子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是银行治理信息系统的基础部分;
  • 分析、猜测、风险控制和治理决策系统程序的建立;
  • 将业务子系统与治理子系统综合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建立高效率的有机治理体系。

  3、银行业务电子化的最新发展动向——电子化外包

  商业银行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业务承包给外部信息技术服务商,把银行内部的信息技术人员转到外部服务机构去,倾向于使用外部开发的软件和产品。

  原因:适应科技和市场的迅速变化以及“银行再造”所提出的业务流程更新的需要。

  意义:有利于银行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经营观念上的改变;银行竞争优势在于是否能快速地采用最新的技术。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