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后工业化

什么是后工业化  后工业化是指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超过工业和农业。  后工业化是1973年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他分析了后工业社会的五大特征,并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检验。他认为,后工业社会的第一个最简单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经济方面的标志是由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职位方面的标志是专业和技术阶段处于优先地位;在决策方面,则是创造新的“知识技术”。后工业化的本质  本质上看,“后工业化”是在物质基础达到一定水平,供给以知识和技术为动力改变生活方式,需求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理解这一过程,有必要廓清以下几方面认识:首先,“后工业化”是工业经济发展到较强大、相对领先时才发生的。发达国家由工业经济向后工业经济的转变无不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生产已达到较高水平的时期开始的,高技术领域在世界上均达到了领先水平。  其次,“后工业化”最终虽是以服务经济的加速强大为特征的,但这个阶段的到来是以经济体实现了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并形成了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社会结构。没有这一支撑,所谓的“后工业化”社会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后工业经济也就没有支撑。  第三,“后工业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迈入这一阶段与该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中的动态分工息息相关。若经济体尚处在产业链分工的低端是不大可能跨入这一阶段的。进入这一阶段,经济体的发展也必须达到较高水平,城市化进入较成熟阶段。  最后,“后工业化”是一个较漫长且有发展时序的过程。观察各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可以发现(见表3) ,美国第三产业由55%到70%花了20年,日本花了20年第三产业比重也仅仅提高了9个百分点,法国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67%花了40年。而其中一些国家如日本,在某些年份还出现了“再工业化”的变化。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