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比较成本论

历史背景  比较成本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在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引起粮价上涨,地租猛增,这对地主贵族有利,却严重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围绕《谷物法》的存与废,双方展开论争。李嘉图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发表了《论谷物低价对资本利润的影响》一文,主张实行谷物自由贸易,从而提出了比较成本论。理论核心  李嘉图全面继承了斯密的经济思想,并在诸多问题上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国际贸易理论问题上,李嘉图十分赞同斯密关于国际分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观点,并对斯密关于一个国家应以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的论点做了修正和完善,指出一个国家不仅能以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而且也能以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参加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   李嘉图认为,一国不仅可以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优势时出口该商品,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进口该商品,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当时被大部分经济学家所接受,时至今日仍被视作是决定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应用案例  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鞋和帽,其中一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子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则专门制帽,岂不是对双方都有利么?”   李嘉图也采用了斯密由个人推及国家的方法,认为国家之间如能按上述个人之间的分工原理进行国际分工,也必将会使各方获得利益。他以英国和葡萄牙为例,论证了他的比较成本原理。?

生产优势

  1、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国际分工之前,在毛呢和葡萄酒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各自具有相对优势。   葡萄牙生产每吨酒需要花费劳动时间80天,生产每吨毛呢需要花费劳动时间90天,而英国则分别需要120天和100天。?   按照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在上述情况下,英葡两国之间是不会发生贸易的,因为英国两种产品的劳动成本都绝对高于葡萄牙。但是,李嘉图通过分析认为,两国仍能进行对双方都有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虽然都比英国有绝对的成本优势,但优势的程度并不相同。   葡萄牙的毛呢成本为英国毛呢成本的90%,酒的成本为英国的67%,其两种产品的绝对成本均比英国的要低。但相对而言,酒的成本更低,优势更大,所以应该分工生产酒,以酒交换英国的毛呢更为有利。英国两种产品的成本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毛呢的劣势较小一些,所以应分工生产毛呢,以毛呢交换葡萄牙的酒更为有利。这种“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的思想,是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核心。依据这一思想进行国家间的分工和贸易,对各方都有利。

产量增加

  2、英葡两国进行国际分工后,产品总产量增加了。?   英葡两国依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进行国际分工,英国分工生产毛呢,葡萄牙分工生产葡萄酒,所生产出的产品总量增加了。可见,分工生产后,劳动总量没有增加,产品总量却增加了。葡萄牙把170天的劳动全部用于生产酒,生产出2.125吨酒;英国则把220天的劳动全部用于生产毛呢,生产出2.2吨毛呢。英萄两国的劳动总量没有增加,仅仅由于进行了国际分工,就比以前多生产出0.125吨酒和0.2吨毛呢。?

双方互利

  3、英葡两国进行产品交换,对双方都有利。?   在分工的前提下,英葡两国进行产品的国际贸易。如果用1吨毛呢交换1吨葡萄酒,其结果是葡萄牙换得1吨毛呢后还有1.125吨的酒,相对于没有实行国际分工前得到的比较利益是0.125吨的酒;英国换得1吨酒后还有1.2吨的毛呢,相对于没有实行国际分工前得到的比较利益是0.2吨的毛呢。由此可见,按比较成本理论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使各参加国,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都能从中受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比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更具有普遍意义。斯密理论只论证了一部分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必要性,而李嘉图理论则论证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必要性。所以,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被称作是国际贸易的一般理论。意义评价

贸易推动

  1、比较成本论在更广的范围里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开展。这一理论所揭示的客观规律,从实证经济学角度科学地给出了证明: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或者低的国家,只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加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这种理论引导着更多的国家加入了国际分工体系,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劳动价值论

  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坚持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时间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这是科学的、合理的。?

经济扩张

  3、比较成本论更明显地反映了发达国家向外实行经济扩张的要求。该理论认为,国际间的分工和贸易能为各国带来实际利益,因而主张各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这实际上是要求发展中国家撤除保护民族工业和民族利益的屏障,为外国商品的输入提供条件。根据国际价值规律,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中一天的劳动产品可以换回别国几天的劳动产品。经济发达国家生产率水平较高,在国际贸易中获利也就较多,而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发展中国家所获利益便相对较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较成本论是发达国家的理论。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