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收支相抵点

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的)收支相抵点——Break-ev

收支相抵点

en point(in macroeconomics):   个人、家庭或社会团体的一种收入境况或收入水平。在该境况,所有的收入正好被用来消费(既没有正储蓄也没有负储蓄)。只有在更高的收入水平上才会有正储蓄。   收支相抵点分析   供给等于需求,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SAC),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此点叫收支相抵点。   收支相抵点是SMC曲线与SAC曲线的交点,生产者可以获得正常利润;   由于供求平衡,所以价格线一定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总收益TR=PO·QO=POOQOE,总成本TC = PO·QO = POOQOE,超额利润=TR-TC = O或P=SAC收支平衡

什么是收支平衡

  收支平衡点(Break-evenPoint)就是收益与损失相等的那一点,它能够反映投资何时将产生积极回报。收支平衡点也是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相等的那一点,或者是总成本与总收入相等的那一点。在收支平衡点处,既没有盈利,也没有损失。在制定价格和决定边际利润之后,收支平衡点就成了盈利水平的底线,因此,在经营管理中,把握好收支平衡点非常重要。   今天达到的收支平衡点既不能弥补昨天发生的损失,也不能为未来的损失做任何储备。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它对此没有任何贡献。   

收支相抵点

收支平衡分析可以被广泛运用于产品、投资或是公司的整体运营。在期权领域,它也有用武之地。就此而言,收支平衡点就是权证必须达到一定的市场价格,只有在这一价格水平上,期权买方在行权期间才不会有任何损失。对于买入期权,它等于行使价格已付溢价;对于出售期权,它等于行使价格已付溢价。   收支平衡分析是研究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利润关系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收支平衡点能够告知投资将于何时产生积极回报。它可以用直观的图表或者简单的公式来表达。通过收支平衡分析,可以计算出在一给定价格水平上,为了覆盖所有成本所必需达到的最低产量。通过收支平衡分析,可以计算出在一给定产量水平上,为了覆盖所有成本所必需达到的最低价格。在做收支平衡分析时,首先要定义成本项。 收支平衡   固定成本就是公司进入某一商业活动后所卷入的、不管生产水平出现任何变化仍然维持固定不变的成本。固定成本包括设备折旧、利息费用、税金,以及一般营业费用等等。总固定成本是各项固定成本之和。   变动成本和产量直接相关,它包括已售商品成本或生产费   

收支相抵点

用,如人工、电费、原料、燃料,以及其他与生产或投资相关联的费用。总变动成本是一定产量水平上的各变动成本之和。平均变动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就是用总变动成本除以产量。 如果用价值管理术语来阐述,收支平衡点则可以被定义为营业利润(OperatingProfit)的边际水平,在这一水平上,经营或投资实现了最低可接受的收益率(RateofReturn),即总资金成本。

收支平衡点的计算

  公式:BEP=TFC/(SUP-VCUP)   注释:   BEP=收支平衡点(Break-evenPoint)   TFC=总固定成本(TotalFixedCosts)   VCUP=单位变动成本(VariableCostsperUnitofProduction)   SUP=单位产品价格(SellingPricePerUnitofProduction)

收支平衡分析的优势

  收支平衡线   收支平衡分析的主要优势在于阐述了成本、产量及利润之间的关系。它的扩展分析还可以显示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关系变化、商品价格变化,以及收入变化如何

收支相抵点

影响利润水平和收支平衡。与局部预算或资本预算工具结合使用,收支平衡分析更为有效。当然,收支平衡分析的最主要功能还是在于揭示为了规避经营损失的最低产出水平。

收支平衡分析的局限

  每次分析只适用于一个产品;将所有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一一归类,比较困难。即便成本和收入函数关系发生变化,经营者仍可能运用原有的收支平衡分析,从而造成经营风险,导致经济损失。收支两条线管理

什么是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支两条线管理,是指具有执收执罚职能的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含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实行收入与支出两条线管理。即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按规定应全额上缴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同时,执收执罚单位需要使用资金时,由财政部门根据需要统筹安排核准后,从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拨付。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要求

  1、收费主体是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罚没主体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机构。 2、各种收费、罚没项目的设立都必须有法律、法规依据。   3、收费、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4、收费实行收缴分离,罚没实行罚缴分   

收支相抵点

离,即实行执收执罚单位开票、银行缴款、财政统管的模式。   5、执收、执罚单位的开支,由财政部门按批准的预算拨付。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目的企业作为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营利组织,实施“收支两条线”主要出于两个目的: (1)对企业范围内的现金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以实施收支两条线为切入点;构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内部控制系统,通过高效的价值化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益。

“收去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

  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多个独立的现卖收支部门或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企业构建“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明确划分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的流动,严禁现金坐支;   (2)确保收入的资金能够及时、安全、足额地回笼,并能实行有效的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   (3)围绕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根据预算合理安排支出,并保持企业持续经营所必需的最佳现金余额。   (4)建立“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在上述原则指导下,企业“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从规范资金的流向、流量和流程三个方面入手:   

收支相抵点

1、资金的流向方面:企业“收支两条线”要求各部门或分支机构在内部银行或当地银行设立两个帐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并规定所有收入的现金都必须进入收入户(外地分支机构的收入户资金还必须及时、足额地回笼到总部),收入户资金由企业资金管理部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而所有的货币性支出都必须从支出户里支付,支出户里的资金只能根据一定的程序由收入户划拨而来,严禁现金坐支。   2、资金的流量方面:在收入环节上要确保所有收入的资金都进入收入户,不允许有私设的帐外小金库。另外,还要加快资金的结算速度,尽量压缩资金在结算环节的沉淀量;在调度环节上通过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金收支计划实现对资金的精确调度;在支出环节上、根据“以收定支”和“最低限额资金占用”的原则从收入户按照支出预算安排将资金定期划拨到支出产,支出户平均资金占用额应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效的资金流量管理将有助于确保收入资金及时、足额地回笼,各项费用支出受到合理的控制和内部资金的有效调剂。   3、资金的流程方面:资金流程是指与资金流动有关的程序和规定。它是收支两条线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关于帐户管理、货币资金安全性等规定;   (2)收入资金管理与控制;   (3)支出资金管理与控制;   (4)资金内部结算与信贷管理与控制;   (5)收支两条线的组织保障等。   需要说明的是,收支两条线是一种企业的   

收支相抵点

内部资金管理模式,它与企业的性质、发展战略、管理文化和组织架构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在构建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以管理有效性为导向。比如把资金从收入户向支出户划拨就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一是总公司统一划拨,便于集中控制;   二是经营单位就地划拨,便于灵活控制;   三是经营单位的上一级单位划拨、便于平衡控制。   选择哪一种划拨方式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落实“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过程的问题

  企业在落实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银行帐户的管理、在实行收支两条线过程中,应对现金收支部门或分支机构银行帐户的开设、使用和清理实行严格的集中管理。单位应就收入户和支出户的使用同银行签定协议,利用银行资源来维持收支两条线管理。设有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的单位。下属单位可不在银行开户而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开户。   2、强调结算纪律。严禁现金坐支。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中,不仅收入的现金不得直接用于开支,银行收入户的资金也不能直接用于开支,所有支出的资金来源只能是支出户。为了杜绝现金坐支。企业还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强调结算纪律,如当回收入的现金应及时缴存收入户,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必须通过银行支付,以及不难白条抵库等。   3、以现金流转为核心来进行财务管理这一观点正在被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同。只有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支出的受控,才能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预算管理中,各项预算项目应以现金流

收支相抵点

为控制源头。因此,企业应有意识地围绕现金流转这一核心,借助于收支两条线这一平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构建适合于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   4、在实施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企业应注意加强有关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流程,并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其落实到位。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