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索罗斯血战英格兰银行

乔治.索罗斯他利用“杠杆效应”的放大原理,将其犀利的判断有力地作用于世界金融市场,创造出天量的蠃利。所以被冠以令人敬畏的名称“金融大鳄”。

  血战英格兰银行就是其经典战例。

  索罗斯在1989年11月柏林围墙崩溃,东西德统一后,就敏锐地意识到,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已无法继续维持。当时英国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利率很高。如果要维持高利率以支撑英磅币值的话,无疑是对英国经济雪上加霜。于是英国金融当局只能寄希望于外在因素,即德国马克能降低利率。索罗斯就瞄准了这一点,相信处于东德重建,经济已严重过热的德国,不会冒加重自己通货膨胀的危险而降低马克利率。

  于是,英国金融形势在这一日益激化的矛盾中熬过了三年,其央行英格兰银行越来越招架乏力。饥饿的“鳄鱼”也已耐心地蛰伏了三年,1992年8月28日,他感到血腥味最重的那一天,轰然张开了血盆大口,以极其迅猛的方式,在现汇、期货、期权市场同时打击英磅,小小的“鳄鱼”嘴在“杠杆原理”交易方式支持下,狠狠地咬住了英格兰银行的伤腿。

  当索罗斯听到英格兰银行将动用120亿美元去买进英磅时,他豪气盖天地说:“我正准备抛空这个数量。”于是,一时间血肉翻飞,惨叫阵阵。在“鳄鱼”有力的龃嚼中,英格兰银行这个欧洲最老道的鱼夫竟逐渐无力哀嚎,英磅直线下跌,直至宣布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英磅汇率由2.1变为1.7,索罗斯的“”因此获取20多亿美元,个人收入6.5亿美元,名列1992年华尔街个人蠃利榜首,创造历史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这是个人战胜国家的经典战例,除了索罗斯的勇猛与睿智外,期货的“杠杆效应”是创造的关键。

  有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借鉴,索罗斯每周工作不超过30小时,别的投资人在80小时以上。他的简单解释是:“远离市场”。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