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建筑经济学

发展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尽管每一个企业的生产都有周密的计划,但整个社会的生产却是无政府状态的。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筑经济学多限于微观角度,很少涉及部门,一般只是为了解决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有关的技术经济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才有条件把建筑行业的整体作为国民经济的有机构成部分来进行组织与管理,并加以研究,以充分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产生社会主义建筑经济学是随着社会主义建筑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开始了建筑经济问题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大规模展开,这类问题的研究更显迫切,于是在各类大专院校的土建专业陆续开设了建筑经济方面的课程,接着又创办了建筑经济专业,并于1958年出版了《建筑工业经济学》专著,开始了学科的创建工作。 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大力发展建筑业,并开始对建筑业的经济与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建筑业合理组织生产的规律性,为改进管理工作和指导实践提供理论依据。1956年以后,在一些高等学校设立了建筑经济专业(系、科),开设了建筑经济学以及其他有关的建筑经济课程,随后又陆续成立了专门的建筑经济研究机构,形成了一支建筑经济的教学与研究队伍。1978年以后,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筑业被列为首先进行全行业改革的部门,建筑经济问题更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有力地推动着建筑经济学研究的发展。 研究对象 (图)建筑经济学建筑经济学社会主义建筑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建筑业部门生产合理组织的规律性。它研究建筑业内部设计与施工、建设与安装、供应与需求以及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结合的形式与方法。同时,还要研究生产关系。但有人认为,主要研究生产关系;也有人认为主要研究生产力。

建筑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①建筑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及其对建筑事业发展的影响;

②建筑业生产力的组织,内部结构与各种施工比例关系;

③建筑业的投入与产出;

④建筑业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同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⑤建筑业的经济效果及其评价方法。

⑥国家有关建筑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条令以及管理体制等上层建筑问题的研究。

主要特点 (图)建筑经济学《建筑经济学》建筑经济学与其它建筑学科比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综合性 建筑经济学是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交叉科学,它既属于自然 科学范畴,也属于社会科学范畴,这一情况就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综合性。在研究中,它既涉及建筑业中宏观与微观的经济问题,也涉及到近期与远期的经济效果问题,还涉及到资源利用、环境、社会效益等,涉及因素很多。因此,它是综合性研究的学科。 2.应用性 建筑经济学的应用性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①研究过程必须密切结合我国国情和每个地区的特点,并考虑到建筑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的位置,与宏观经济的联系。以保证研究结果的正确,并可加以实施;

②建筑经济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揭示建筑产业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及其运行规律,对技术路线做出评价,为建筑业的发展和制订技术政策提出理论根据。因此,在经济学科中,它更多地属于实用经济学。

③用于研究建筑经济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论证的大量数据、信息和各种资料来源于生产实践,是科学的、结合实际的。而所作出的理论判断,也都要通过实践的检验。 3.预测性 在研究建筑经济问题时,必须着眼于未来,因为对建筑生产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目的 ,在于提出正确的发展方针和技术政策,选用正确的技术方案,这一切都必须以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出发。由于建筑经济学具有预测性这一特点,因此,可以尽量减免减少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 4.计量性 当代建筑经济学已经由以论述说理的定性分析逐步进入以定量分析为主。在研究建筑经济活动时,除了要有足够的理论分析之外,还常常要进行定量计算,以减少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经济学与统计学、概率论、运筹学等有着密切联系。 5.系统性 在进行建筑经济研究时,首先要把建筑产业本身视为一个大系统,其中的各类问题视为子系统,因为这些研究对象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研究人员必须具有系统分析的思想和能力,从事物的总体出发,认真研究分析各有关因素,通过系统综合实现整体优化。

相关学科由于从不同范围和角度研究建筑经济问题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经济学科。建筑经济学是把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来进行研究的。它不同于施工企业管理学、建筑施工组织学或建筑技术经济学等学科,后者都是从微观角度对建筑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只涉及建筑经济的某一个局部问题。施工企业管理学研究企业的经营管理这一问题,以便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建筑施工组织学仅研究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这一问题,以便好、快、省、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建筑技术经济学则限于对建筑技术中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选择最佳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基本建设经济学是与建筑经济学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涉及基本建设的整个过程,除了有关投资的各种问题之外,也从建设的角度讨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经济问题。 在中国在中国,建筑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索建筑业经济活动规律,建立和不断完善学科的理论体系;帮助人们认识和运用经济规律,为制定建筑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探索建筑业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依据;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合理分配资源,节约劳动消耗,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由于世界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建筑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重点也不同。在西方国家,侧重研究建筑市场及相适应的经营对策和方法。在中国,研究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建筑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产品的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建筑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特点;建筑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建筑设计经济;建筑施工经济;建筑业劳动结构;建筑业分配体制;建筑业物资技术供应;建筑业资金运动;建筑产品价格;建筑企业经济核算和经济效益;建筑工业化、现代化的理论;国际建筑市场等。在中国,建筑经济学与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运输经济学同属生产部门的经济学。与土木工程各分支学科,如房屋工程,铁路工程 、地基基础、工程结构、土木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等,都存在着紧密相关的技术经济课题。解决这些问题,都以经济原理为基础,达到技术和经济的最佳结合。建筑经济学与国民经济计划学,基本建设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也有密切关系,其中与基本建设经济学的关系尤为密切;如建筑经济效益的研究与基本建设投资的方向、规模和效益的研究,就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随着建筑经济活动的发展,专业的建筑经济学科如建筑技术经济、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建筑统计、建筑会计等,正在不断地分化和衍生出来。它们以建筑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并将不断地充实丰富建筑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内容。建筑经济思想的演变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建筑经济学则是建筑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建筑业成为独立产业以后运步形成的,约始于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建筑经济学还很年轻。它将通过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逐步建立以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加强国际建筑经济学科的信息交流中,研究、吸收和应用一切现代社会化生产和经营的理论、现代科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加强建筑经济的人才培养;以促进学科水平和建筑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相关书籍《建筑经济学》作者:希勒译者:郝建新副标题:Building Economics Four EditionISBN:9787310025497 页数:652本书是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工程造价译丛之一。虽然本书以英国的建筑业为背景,但其总结的一些建筑业的经济活动规律在各个国家具有普遍的共性,特别是在诸如价值管理、全寿命周期成本等一些微观层面的研究,内容非常具体、实用,对于我国建筑业的广大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我们探索我国建筑业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利于我们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合理调度资源,节约消耗,并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参考资料[1] 大科普网 http://www.ikepu.com/architectural/branch/construction_economics_total.htm[2] HR管理世界 http://www.hroot.com/article/mba/html/2008-11-13/20081113190140.htm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