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裘国根

概况  重阳投资的掌舵人裘国根,浙江绍兴人,1993年以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加入君

裘国根

安证券。1996年在深圳开始自己的职业投资生涯,2001年转战上海,创办重阳投资。   2008年以14.6亿元的身家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328位   随着招商证券IPO的正式启动,持有1.5亿股招商证券股权的私募富豪裘国根,因大赚二三十倍突然被置于聚光灯下。随之而来的则是质疑声音:裘国根的重阳投资如何受让了原为深圳华强集团持有的招商证券法人股?是合情合理的财技,还是另有隐情? 接近裘国根的知情人士向CBN记者提供的说法是,重阳投资入股招商证券只是借华强集团的“老股东”身份,从而参与了2006年本来只针对老股东的招商证券增资扩股。为此重阳投资额外支付给华强集团450万元的“过桥成本”。按照这一种说法,裘国根在招商系的人脉应非旁人可比。CBN记者经走访多位裘国根旧友,裘国根在资本圈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特别是挖掘“招商系”投资机会的财   一向低调行事的裘国根,长久以来默默地积累着个人的财富,但是当2008年9月重阳投资第一只阳光私募成立运作开始,他渐渐为公众熟悉并认可。而无论是招商证券(25.05,0.23,0.93%)的上市和还是新一年度福布斯富豪榜的揭晓,都让外界对他们的理念和财富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外界对裘国根并不像对吕俊、石波那般熟稔,直到他与李旭利携手后,两个人的“新重阳”正逐渐成为中国阳光私募领域的一个新的模本。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重阳”)虽然是2009年6月份刚刚成立,但是近40亿元的管理资产规模已经跻身国内最大的阳光私募机构之列。而这完全得益于裘国根对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精准判断,他曾表示,目前中国私人财富管理行业高速发展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因此无论是与昔日校友李旭利的共同创业,还是与招商银行(14.27,0.24,1.71%)合作推出的航母级阳光私募产品“重阳3期”,都体现出其一贯的大局把控能力。面对波诡云谲的资本市场,裘国根全凭“独立”二字小心驾驭,他未来的人生目标是为世人创造更多的财富。   2010年要降低期望收益率   2009年12月最后几周的股市,就像天气一样阴晴不定,刚刚经历了大面积的寒潮,很快就又开始显露冬日的阳光明媚。   尽管众多机构看好跨年度行情,力挺明年一季度的股指走势,但重阳投资却很谨慎。据公司高级副总经理朱军介绍,重阳投资认为既然这么多机构都看好明年一季度的行情,很有可能一季度的行情会让他们失望。对于明年的市场,很可能呈现出平衡实况的特征,甚至不排除是弱平衡市,整体上风险多于机会。   “原因就在于,往往在经济复苏的初期,国家采取的是危机政策,各个公司采取的也是危机政策,每个行业,每家公司都有投资机会。然而迈过经济复苏的初期,国家2010年很可能采取常规政策,各个公司也可能采取常规政策,这样看来,并不是每个行业和每家公司都有赚钱的机会,只有个别行业和个别公司能‘鹤立鸡群’。”   不熟悉裘国根的人,往往以为他的风格很激进,而对他有了充分理解之后,却往往觉得他更多的时候想到的是安全。如果说投资是一门艺术,那本质上也是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有效权衡的艺术。对裘国根来说,16年的投资生涯并不算漫长,两轮完整的牛熊轮回,让他多次面对盈利的诱惑和风险的考验,而他逐渐认识到,不学会生存的投资者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要在漫长而多变的投资历程中生存下来,关键是做好在各种情景模式下的应变准备,切忌单向思维和孤注一掷。   1987年,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代。18岁的他,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迈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的大门。1991年,他继续攻读经济学研究生并师从投资经济系主任郎荣燊教授。   而在此前的1990年底,尉文渊敲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的“第一锣”,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职业投资者,大量的金融领域人员和青年才俊进入到这个新兴的领域。正式在这个背景下,市场上迫切需要一本纲领性的股票市场全书。   也就在这个时候,裘国根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始《股票债券全书》的编撰工作,从查资料到撰文,5个月的时间,他完成了100万字的书稿。可以说,他对证券市场的真正了解,也来源于此。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难以琢磨,当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每天起早贪黑地编撰证券书籍时,他尚不知道自己和证券市场的不解之缘就此注定。即使是在他到深圳闯荡世界时,依然没有想到要进入证券这个行业,“那个时候,人的价值观很单一,都希望投身有政府背景的公司。”   在邓小平南巡之后的1993年,去深圳发展似乎是每个有事业心的年轻人最大的梦想,任何一家深圳公司的背后都给人无限美好的遐想。创立不久的君安证券也正求贤若渴,而裘国根这个有较好金融投资背景的年轻人硬是被截留到了君安。   正是在那里,潜藏在裘国根性格深处的投资天赋被发掘了出来,过去书本上的知识让他的视野更广阔,君安的良好氛围让他的实战能力迅速得到提升,而上世纪90年代初的市场环境也给予了他黄金般的机会。但更重要的是潜藏在这个浙江年轻人内心中的独有品质,一步步被证券市场的特性所激发,他的投资风格和特征也在那个年代逐渐走向成型。   重阳投资合伙人、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负责公司交易相关的业务和投资决策。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经济系经济学硕士,16年证券投资经验,曾在君安证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1996年开始创业并专注于证券投资业务,2001年创立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有一系列前瞻的投资活动。投资风格上重视风险可控下的机会把握,追求确定性的可持续成长。投资策略上信奉“预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好预测失误后的应对准备”。人物简介  裘国根,浙江省绍兴市人,1969年4月出生。1987年——1993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上学期间的1992年就参与新中国第一部证券辞典《股票债券全书》,毕业后加入君安证券。曾任《企业融资运作》主编。   1993年以来,服务于君安证券等机构,从事证券投资业务。1996年在深圳开始自己的职业投资生涯,2001年转战上海,创办重阳投资。通过重阳投资,成为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等多家公司的小非股东。福布斯中国富豪榜,2008排名:328名,2008年财富14.6亿人民币。   裘国根工作的第一站是在深圳,先是在君安证券,后来下海自己炒股,在2001年后才转战上海。裘国根是人大毕业,在人大校友会的圈子里非常活跃,正是这种人脉的积累,让他此后能不断抓住赚钱的机会   在2002年~2005年的熊市期间,裘国根成功地选中了深赤湾A这只牛股,在那段时间,招商局旗下的深赤湾A和中集集团是A股市场少数几只“大牛股”成员。借道华强

概况

  重阳投资入股招商证券只是借华强集团的“老股东”身份,从而参与了2006年本来只针对老股东的招商证

重阳投资入股招商证券

券增资扩股。为此重阳投资额外支付给华强集团450万元的“过桥成本”。按照这一种说法,裘国根在招商系的人脉应非旁人可比。CBN记者经走访多位裘国根旧友,裘国根在资本圈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特别是挖掘“招商系”投资机会的财富积累路径逐步清晰起来。

目标“招商系”

  CBN记者查阅了深赤湾A历年股东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榜,裘国根及其妻子骆奕从没有上榜。唯一能体现出裘国根对深赤湾A发生过兴趣的证据是,深赤湾A的2006年年报中披露曾接受过裘国根一行的调研。   裘国根第二次接触“招商系”公司则是有公开信息作依据。在2005年12月招商证券股权分置改革时披露的资料显示,裘国根的上海一格资产管理公司(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的前身)持有招商银行1000万股法人股。而在2002年招商银行上市时披露的股东资料中,上海一格并非招行股东。显然,上海一格名下的招商银行股份是在C股(进行协议转让的法人股)时代拿下的,当时招行股价在5~6元之间,还流通无望的C股至少要打对折,也就是说成本可能只有每股两三元。在股改后的2007年,招行股价最高曾到达46.33元。裘国根在招商银行上赚到何等丰厚的利润是可想而知的。

机遇一次“积极性不高”的扩股

  裘国根的重阳投资在2006年9月18日接手招商证券1.5亿股算是与“招商系”的第三次“亲密接触”了。值得说明的是,重阳投资牵手招商证券的时候证券市场的形势还不明朗。正由于杭州营业部违规理财事件给招商证券带来了巨额损失,2006年在增资扩股之前,招商证券为了做实注册资本,是选择先缩股,再增资扩股。先将原股东持有的24亿股按照1:0.72缩成17.27亿股,再面向老股东增资扩股,增加15亿元注册资本。   正因为缩股事件的发生,招商证券40名老股东对于增资扩股事件并不积极,一共只有7名股东参与了此次增资扩股,这7名股东包括“招商系”自己的集盛投资、招融投资、中集集团,其他股东只有中远集团、华强集团、上汽资产经营公司、洪都航空参与了此次增资。重阳投资的入股是通过华强集团的“过桥”而达成的,华强集团先参与增资,再转让增资股份给重阳投资,重阳投资付出的“过桥成本”是450万元。为1.5亿股招商证券股份支付了1.545亿元现金。   从转让时间上也能看出“过桥”的端倪,2006年9月14日招商证券的增资扩股的工商登记刚刚完成,9月18日,重阳投资就与华强集团签署了转让协议。而华强集团在此番增资和转让的动作后,持有的招商证券股权比例与之前相同,仍然是4%,共计1.29亿股。一年之后,2007年7月2日,华强集团把这笔股权转让给了旗下的关联公司华强新城市(北京)发展有限公司。   裘国根不仅从“招商系”赚钱,还从招商局旗下公司挖角。2007年招商地产董秘陈宇辞职就是被裘国根揽到旗下,陈宇还被裘国根派到白云山A出任董事。随着今年明星公募基金经理李旭利加入重阳团队,陈宇从今年才逐渐淡出重阳。

结盟总有下一次合作

  不知招商证券“过桥”事件是重阳与华强集团的初识还是旧友重会,就在此次事件后,裘国根的重阳投资与深圳华强集团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同盟军。与他们携手的还有虞阿五的日月控股,日月控股也同样是招商证券新进入的股东,与裘国根从华强集团接手股份不同,日月控股的股份来自于上汽资产经营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证监局(深证局机构函[2007]1-9号)的批复,确认了是次重阳投资受让招商证券股权的合规性。CBN记者同时注意到,在这个批复中同时获得批复的,还有日月控股受让上海汽车持有的5537万股招商证券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年初,因贵糖集团“国退民进”的改制,需将其所持贵糖股份的国有股转让,受让方为深圳华强。但当时刚刚颁布实施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限制了华强的要约收购豁免,因此华强出让其部分应收购的贵糖股份与上海重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上述受让招商证券股权的重阳投资非一个公司),以符合当时的政策规定。在这个重阳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架构中,裘国根与虞阿五各控制50%股份。重阳资产持有的2133万股贵糖股份在二级市场大部分抛售,只剩下101.96万股了。重阳转型  2008年8月4日,随着“深国投——重阳1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发行,重阳投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当时证券市场正处于恐慌的下跌中,2008年9月,上证指数跌破2000点,并在两个月内迅速滑向1664点。在此期间,重阳投资和华润深国投合作,先后发行了两只阳光化私募信托产品——重阳1期、重阳2期。投资门槛设在500万元。凭着裘国根过往的战绩,以及在这个行业内的投资声誉,两个信托计划顺利发出来。重阳投资初步实现向外部资产管理的转型。截至2009年6月5日,重阳1期的净值为164.01元,重阳2期的净值为131.83元。   重阳投资有一个15人的投研团队。其董事长裘国根亦是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重阳”一名取自“九九重阳”,其中体现了裘国根对投资的理解和对公司寄予的希望:重即重复,阳即上升。裘国根和他的团队对此的解释是,投资成功的核心在于保持持久的复合增长;投资研究的目标在于尽可能准确地预知未来,而要预知未来,关键在于看问题是否有全局观和高度,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刚好符合这层寓意。   裘国根真正的机会还是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在2001-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他看到了股权投资的大好机会,尤其是一些金融股权。期间成功投资了招商银行、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等多家公司。在二级市场上,2005年-2007年的三年牛市中更是收益颇丰,裘国根坦言,“正是这三年,重阳投资经历了核心成长期。”   为了对重阳投资进行更透明更正规化的变革,裘国根甚至改变了自己过往的做法,支付一定成本来为自己的一些隐秘投资进行“纠错”。比较典型的是,重演投资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为从蒋菲手中接过2000万股白云山A股票。正是因为媒体对于蒋菲身份的质疑,裘国根最终决定以重阳投资直接出面来持有该部分股权。寻求合作  为人低调、平和是投资业内的人士对裘国根的评价。白手起家的裘国根,上学期间的1992年就参与新中

李旭利

国第一部证券辞典 《股票债券全书》的编纂。据了解,他信奉“寻找确定的低估的成长”,“预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判断失误后的应变能力”等等。   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裘国根的起步是凭借管理家人、同乡、朋友的资产开始的,这位典型的浙江人,以他精明的投资头脑和勤奋的作风很快就赢得了信誉。即使到现在,他依然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   在与华润深国投合作之前,深国投方面曾经对重阳投资进行了两轮尽职调查,其中对裘国根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个人已经有这么多的财富积累,为何还要"发产品"?裘国根说,他要将重阳打造成有相当竞争力的资产管理机构。   为了更高的追求,裘国根要联手他昔日的校友、刚刚离开公募基金行业的前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总监李旭利,他们正在酝酿打造一个全新的资产管理平台。作为公募基金行业内公认的明星基金经理,李旭利无疑拥有着非常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这正是裘国根所需要的。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