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经济过热

经济过热

经济过热定义

  所谓经济过热(OverheatedEconomy),是指市场供给发展的速度与市场需求发展速度不成比例。资本因为虚假需求导致的供给增加是市场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现代金融体系的信用制度是控制资本投资市场的基本通道。融资形成的经济发展趋势推动各种产业资本扩张。其传导路径各有不同,因此导致价格增长的路径也各有异同。当资本增长速度超过市场实际所需要的周期量后,在一定的周期阶段内就出现相应的市场资源短缺与一定资源的过剩同时出现的矛盾现象。在一定时期其会表现经济高速发展与物价指数的双高现象。依据经济学的定义看,实际增长率超过了潜在增长率叫经济过热,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经济要素需求给超过总供给,由此引发物价指数的全面持续上涨。经济过热在中国经典式上演的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几年中国GDP增幅连续几年超过10%,由于总供给明显超过总需求,通货膨胀持续了数年。

主要类型

  经济过热可以分为“消费推动型经济过热”和“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由于居民消费旺盛而导致的经济过热称为消费推动型经济过热;“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亦即“过度投资”,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第一,投资项目完工后,生产的产品没有预期的市场需求,产品大量堆积,资金无法收回,导致生产资料的严重浪费。在这个层面上的“过度”指的是投资相对市场需求过度。

  第二,投资规模铺开的过大,以至于超过了财力负担能力,使得投资不能按预定计划完成,无法形成预期的生产能力。这个层面上的“过度”是投资规模相对于财力负担的过度。

产生条件

  当经历了长时期的良好的经济增长及经济活动后,消费者增加的财富所带来的高通货膨胀水平和过度的无效投资造成生产能力过剩,最终阻碍经济的增长,并导致经济衰退。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率通常是经济发展过热的第一个迹象。因此,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会提高利率,以试图降低金融开支和借贷。

  经济过热发生时,其生产能力无法跟上日益增长的总需求。这是普遍的特点是一个不可持续的高比率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处于景气时期往往是经济过热的特色。

  经济过热的具体表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连续几年明显快于GDP的增长,是经济过热在一个方面的重要反映。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升太快。

  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在现有的投资增长中,许多投资停留在中间环节,有的项目选得不好,没有形成生产能力,也有的形成了生产能力,但开工不足,产能过剩。这些反映在经济增长速度上,虽然GDP、企业利润、财政税收、就业等都有了,但缺少最终需求支撑,产生了很大浪费。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问题,加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也是经济过热在一个方面的重要表现。

具体判断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连续几年明显快于GDP的增长,是经济过热在一个方面的重要反映。

  2、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升太快。

  3、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在现有的投资增长中,许多投资停留在中间环节,有的项目选得不好,没有形成生产能力,也有的形成了生产能力,但开工不足,产能过剩。这些反映在经济增长速度上,虽然GDP、企业利润、财政税收、就业等都有了,但缺少最终需求支撑,产生了很大浪费。

  4、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问题,加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也是经济过热在一个方面的重要表现。

影响

  单纯从理论上说:

  1、“经济过热对股市的影响”:最直接的在股市体现是“泡沫”增加。一部分或大部分股票价格严重“虚高”,远远脱离实际价值。

  2、“央行的紧缩政策和加息”:加息是紧缩政策的措施之一。紧缩政策和加息对股市而言,在大的方面都是利空。

  在实际分析中需要注意的:

  1、央行的紧缩政策和加息预期是对宏观经济而言,并不是仅仅针对股市;相反,在具体的调控政策中,常常体现了政策对股市的喝护与维持,说明管理层对股市发展是持积极态度的。

  2、经济过热是局部的、部分领域的,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金融领域的货币流动性过大、过旺等。过热现象并不是过热局面,对此应该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