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马克斯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社会发展

版权信息  作 者: 王峰明 著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   字 数: 301000   页 数: 346   开 本: 20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9703298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理论   定价:¥35.00内容简介  在资本强势和市场膨胀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阶级问题、剥削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自由全面发展问题、和谐社会构建问题等等,渐次成为理论研究和观点交锋的核心议题。对这些问题的充分讨论,都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参与。本书着力对劳动价值论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从关键概念到基本原理再到根本方法,进行探索性解读.在此基础上对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现实问题作出理论回应。作者简介  王峰明,男,1966年2月出生;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近年来,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个,参与清华大学重点资助项目1个;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界》、《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当代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目录  导 言   第一章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一 规定生产劳动的是“价值创造”还是“生产关系”?   二 商品价值量生产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三 是“缺陷”和“不足”还是一种“理论立场”?   第二章 价值、需求、价格及其“人—哲学”追问   ——就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问题同张华夏教授商榷   一 是“价值”概念还是“使用价值”概念?   二 如何认识“需要”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三 是“价值”函数还是“价格”函数?   第三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前提和适用范围——评晏智杰教授的一个观点   一 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批评   二 马克思的“第三物”思想   三 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方法”   第四章 思维抽象、思维具体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兼评劳动价值论讨论中的一些观点   一 价值规定、价值规律与“思维抽象”   二 劳动价值论在“思维具体”中的展开   三 劳动价值论科学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   第五章 西方主流经济学“价格论转向”的哲学悖谬——一种立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审视   一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格论转向”   二 价格论转向的哲学“认识论”悖谬   三 价格论转向的哲学“价值论”悖谬   第六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阈中的“服务产品”——兼评作为一种普遍理论倾向的“拓展论”   一 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服务产品”   二 马克思对“服务产品”的理论分析   三 要辩证地看待社会的“劳动体系”   第七章 经济范畴规定性的哲学辨析——兼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一 “形式规定”、“物质规定”和“本质规定”   二 “形式规定”对“本质规定”的遮蔽   三 “物质规定”与“本质规定”的混淆   四 研究对象:作为“现象”与作为“本质”   第八章 商品价值“质的决定”与“量的决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阈中的“价值决定”辨析之一   一 “质的决定”不等于“量的决定”   二 “质的决定”与“量的决定”的混淆   三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解构”   四 一种理论立场上的“尴尬”局面   第九章 商品“价值”问题的“元”考察——以威廉•配第为个案并与亚里士多德作比较   一 “元考察”与“元问题   二 个案:威廉•配第   三 价值问题:经济学中的哲学问题   第十章 超越货币本质“一般论”与“特殊论”的对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一个变化的质疑   一 教科书中的一个“变化”   二 货币商品是一般与特殊的辩证统一   三 马克思货币观的根本精神   第十一章 深入研究把握精神平等交流——就马克思的货币思想七答七问卫兴华教授   一 关于“学术资料”问题   二 关于“事物的本质”问题   三 关于货币商品的“特殊性”与“特殊论”问题   四 关于货币商品的“一般性”与“一般论”问题   五 关于“质疑什么”的问题   六 关于“超越什么”的问题   七 关于“常识性错误”和“做学问”的问题   第十二章 “突破说”质疑——就社会主义问题与谢林平先生商榷   一 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被突破了吗?   二 马克思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被突破了吗?   第十三章 剩余劳动历史发展唯物史观——《剩余劳动与唯物史观理论建构》一文观点的辨正   一 “剩余劳动”才是真正“人”的劳动?   二 “剩余劳动”才是真正“创造历史”的活动?   三 “剩余劳动”能够被劳动者转化为“资本”?   第十四章 资本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层面的论析   一 资本:作为一种强势话语   二 资本话语:严重侵蚀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任重道远   第十五章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 “自由全面”发展:“生活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三 “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第六章 “泛剥削论”与马克思主义   一 对“剥削”问题的种种新诠释   二 马克思关于“剥削”的原典立场   三 “剥削”与“非剥削”的边界   四 分辨“剥削”与“非剥削”意义重大   第十七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效率观?   一 严格区分两种不同的“效率观   二 历史地看待资本对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   三 要坚持基于“劳动”的效率观   参考文献   后 记书摘  第一章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要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就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劳动价值论,否则,就既谈不上“坚持”,更谈不上“发展”,只能在“背离”劳动价值论的方向上越走越远。我们注意到,有一种观点,认为劳动价值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甚至认为它已经不能适合现代社会中生产劳动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比如有人指出,劳动价值论主要侧重于特质生产领域的生产劳动、特点是直接生产部门的特质生产劳动,对流通领域、特别是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劳动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却是,不仅流通领域中的物质生产部门,而且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特质、精神生活提供“服务”的非物质生产部门,甚至是那些精神文化生产部门,都得到了空前大发展。……   ……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