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新合伙人入伙

入伙方式 新合伙人入伙新合伙人入伙新合伙人可以下列两种方式入伙:1、从原始合伙人手中取得部分或全部合伙权益。新合伙人在征得原合伙人全体同意后,从一个或几个合伙人手中购买他们的一部分或全部伙权。新合伙人购买伙权后,合伙企业的原有资本总额和净资产保持不变(资产评估前),会计上只需作合伙人资本变化的分录,毋需调整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2、投入资本,取得新合合伙企业的权益。新合伙人在征得原合伙人全体同意后,投入银行存款或其他资产,加入合伙企业。合伙企业的资产和权益均有所增加,会计上要反映资产和合伙权益的增加。由于原合伙企业已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各项资产在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完全一致。为使新合伙人避免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一致而受损失或取得不当利得,在入伙时,需对原合伙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确认和评估.

入伙程序 新合伙人入伙新合伙人入伙1、新合伙人入伙,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

2、订立入伙协议时,原合伙人应当向新合伙人如实告知原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3、入伙的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入伙协议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4、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企业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新合伙人入伙时,应当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订立入伙协议时,原合伙人应当向新合伙人告知原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这里的新合伙人是指拟加入合伙企业的第三人。合伙企业接纳第三人加入必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并须订立书面入伙协议。这是因为:

第一,合伙企业接纳他人入伙是对合伙协议内容的重大变更,其实质是修改了原有的合伙协议,改变了当前的合伙关系;

第二,合伙关系的本质是合伙人之间相互信赖的人身关系,合伙也是基于这种信任而产生的行为,它不单纯是一种资金的联合,而且有着很强的人合性,如果某一合伙人对申请加入合伙的第三人并不了解,缺乏信任或其他任何原因,他均有权拒绝该第三人加入合伙的要求;

第三,有些学者认为,合伙企业发生入伙情形,是原合伙企业的散伙,由包括新入伙的合伙人在内的所有合伙人成立了一个新的合伙。基于上述原因,合伙企业法采取第四十四条的处理方式,要求新合伙人入伙应当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同时订立书面入伙协议。这种要求也与合伙企业法第三条规定的“合伙协议应当依法由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以书面形式订立”等规定的精神相吻合。

会计处理 新合伙人入伙新合伙人入伙合伙成立后,非经合伙人全体同意,不得允许他人加入为合伙人。加入为合伙人者,对其加入前,合伙所负的债务,与其他合伙人负同一责任。具体的入伙方法则有:向原合伙人购买股权,或是向合伙企业投入新的资本。 1、 购买旧伙权。 至于新入伙人所付予出让人的代价,不管多少,皆属于私人间的授受,概不入帐。 2、投入新资本。 即新合伙人用投入资本的方式入伙。投入时,对于原合伙的各项非现金资产,应予重新公平估价,然后在帐上进行修正。各项资产增值或减值时,以估价损益调节,然后再将估价损益分配转入各合伙人资本帐户。在会计上又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情况。 新合伙人入伙新合伙人入伙1) 原合伙资本无需重估时,新合伙人向合伙企业投资入伙。如果企业资产在当时并无高估或低估的情况,新合伙人可以根据其投资金额,取得伙权份额。 2) 原合伙人资本应予重估时:如果合伙企业已经经营多年,获利能力比一般企业高,原合伙人可能要求新合伙人付出较高的投资而取得低于其投资金额的股权,其差额可以视为新合伙人入伙时给原合伙人的额外补贴。此时,就必须对原合伙企业的资产进行重估,以确定新合伙人的投资额。 3) 原合伙人有商誉的处理。当原合伙有商誉时,其处理方法分为“商誉入帐”与“商誉不入帐”两种。 4) 新合伙人有商誉的处理。有时,合伙企业由于急需增加资金,或是因为新合伙人具有独立技术和管理才能,因此原合伙人同意新合伙人可以较少的资金,取得多于其投资金额的股权,差额属原合伙人给新合伙人的额外补贴。其会计处理方法也分为“商誉入帐”与“商誉不入帐”两种。 后果承担 新合伙人入伙新合伙人入伙(一)新合伙人入伙后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入伙的法律效力是指新的合伙人加入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后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即入伙人对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享有哪些权利、承担什么义务、对于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原有的债务如何承担责任等。对此,《注册会计师法》并没有明文规定,但根据合伙法的基本原则并参照《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新入伙人加入一家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后,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1、除《入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入伙的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参照《合伙企业法》第45条第1款的规定:“入伙的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入伙协议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这也是各国合伙法关于入伙人享有权利和承担责任的通例性规定。各国合伙法大都规定,除非《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新入伙人与原合伙人一样,享有合伙事务的决定权、执行权、监督权与盈余分配权等合伙人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同时,也应履行出资、承担合伙事务、保护合伙财产、竞业禁止、分担亏损等义务。为此,如果新合伙人在加入合伙会计师事务所时,不想承担原合伙人所承担的某些责任或不愿履行原合伙人应履行的某些义务;或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原有合伙人在接纳新合伙人时,不同意新合伙人享有原合伙人所享有的某些权利或者新合伙人自愿放弃某些权利时,都可以在《入伙协议》中作出约定。只要这些约定不与《注册会计师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相冲突,都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如果对入伙人的权利和义务未在《合伙协议》中作出与原合伙人不同的约定,在发生纠纷时,只能确认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和履行同等的责任和义务。2、新入伙人对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入伙的新合伙人在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存续期间加入合伙的,对第三人而言,无论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变化,仍然是以原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名义对外执行业务并产生法律效力,原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性质和身份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无论是原有的合伙人、还是新入伙的合伙人,在合伙会计师事务所财产不足以清偿合伙债务时,都应对尚未清偿的合伙债务用个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即使是《合伙协议》对新合伙人承担赔偿责任方面作了相反或者限制性的约定,也只能在合伙人内部产生法律效力,不能对抗第三人。也就是说,无论《入伙协议》如何约定新入伙人的权利和义务,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利害关系人都有权向原合伙人或新合伙人中的任一人主张权利。被要求承担责任的合伙人只能凭借《入伙协议》在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向其他合伙人取得追偿的权利,而不能依此拒绝对利害关系人的赔偿请求。 新合伙人入伙新合伙人入伙(二)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不同规定新合伙人对入伙之后合伙会计师事务发生的债务,应与其他合伙人一样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是合伙的基本法理和常识。但是新合伙人对于其入伙前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存在的债务是否承担连带责任?对此,各个国家的法律规定并不相同,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一是法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大多规定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一样承担连带责任。例如,意大利《民法典》第2269条规定:“新加入合伙的合伙人与其他合伙人一起对加入合伙以前的合伙债务承担责任。”二是英国、美国等英美法系国家大多规定新合伙人对入伙前的债务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不再以个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在目前我国会计市场尚不规范的情况下,对于合伙会计师事务所适用我国《合伙企业法》第45条第2款“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很有必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委托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强化合伙人的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意识。其法理依据是:1、新合伙人在入伙前必然要对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情况进行必要的考察,而且为保证新合伙人对原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经营状况和执业风险的了解,在订立入伙协议时,原合伙人应当向新合伙人告知原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所以,新合伙人是在了解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现有债务并估计其潜在风险和或有债务的情况下加入合伙的,这也就意味着新入伙人同意对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现有债务和潜在债务负责。这是民事主体对自己民事权利自主进行处分的表现。当然,如果原有的合伙人故意隐瞒入伙前的债务情况,原合伙人应当向新合伙人承担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但新合伙人不能以此理由对抗第三人。2、由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有利于维护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也有利于在合伙人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法律地位。3、从合伙会计师事务所财产是合伙人的共有财产出发,新合伙人既然成为合伙财产的共有人而享有权利,自然也应对入伙前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是权、责、利对等原则的具体体现。[1]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