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逆调节

摘要  由于中国税收监管在高收入阶层面前还存在一定的“盲区”,造成贫富阶层实际税负不公,税收在收入分配差距上出现“逆调节”现象。造成富人纳税少、税收“逆调节”的原因包括税收制度设计的缺陷、地方政府的权力越位和法律法规的执行乏力等。逆调节-背景  2000年以来,近年来,中国收入差距正在加大,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下面几个数据就是证明:约占社会总人口10%的富人买走了房地产市场50%的房子;从1983年到2005年,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已经连续下降22年,但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却连续上升了20个百分点。国外一家研究机构更是估计,中国0.4%的最富裕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   有关专家指出,如果不首先解决对高收入者的税收监管难题,出台再好的政策也将是一纸空文。应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设计更合理的税制结构以改变现在税收在收入分配差距上出现的“逆调节”,避免“该收的收不上,不该收的‘挖地三尺’”的税收困局。逆调节-根源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逆调节”根源于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缺漏,尤其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巨大反差和不公。此外,造成富人纳税少、税收“逆调节”的原因还包括税收制度设计的缺陷、地方政府的权力越位和法律法规的执行乏力等。   税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越是收入高者就越应多征税。可是在实际征税中,有些地方却是收入越高者就越有资源和关系逃税,而本应获得税收优惠的小业主、小商贩却被课以重税。比如,“吃资源饭”的矿老板和房地产开发商多能获得暴利,但他们由于和地方公共管理者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却往往是逃税或减免税的大户。   在征税上,“肥者薄征瘦者厚征”的现象也不鲜见,而且不只是表现在大、小企业之分上,还表现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分上。逆调节-影响  分配不公,贫富阶层固化,严重伤害公平正义,以至于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纠纷不断。   如果该收的收不上,不该收的“挖地三尺”,这种税收的“逆调节”遏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削弱了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工资增长的能力,损害了国民经济的活力。逆调节-防止  因此,重构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已经成为政府的首要大事;其次是完善税收法规加强征管,让税收调节达到“抑富”、“提低”和“扩中”的目的。   要消除社会保障的“逆调节”,维护社会公平,必须通过改革构建以社会公平为首要价值取向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譬如,要调高个税起税点以减少普通工薪阶层的税负,要调高对高收入者征税的税率,让税收调节确实起到“抑高”、“提低”、“扩中”的作用。同时,应完善税收法规和加强征管,尤其是要加强对富豪阶层纳税的监管,严厉打击严重逃税行为。对于把钱存到国外的富豪们,也要借鉴美国等国的做法,促其在国内申报纳税。再者,要落实好对低收入者实施税收优惠的政策等。   在遏制逃税上,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即使富豪们把钱存到国外去,也得申报纳税,税收应该“颗粒归仓”,以尽快改变税收“逆调节”的尴尬困境。逆调节-体系完善  1、健全税收制度体系。   2、打破地方政府对重点企业的特殊保护。   3、健全税收法律法规,严格执法。   4、扩展税务部门征管权限。   5、加大一次分配中的公平。三峡大坝的“逆调节”  指丰水期需要三峡水库蓄水的时候它要泄洪;而枯水期需要三峡水库泄水的时候它要蓄水。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