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保本价格

  保本价格指处于保本销售量状态时的价格,换句话说,保本价格是指在产品有毛利,销售数量确定,期间费用总额确定,或期间费用总额与销售数量存在一定线性关系的前题下,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产品销售价格。   按照一般的理解,某商品进价(或成本价)10元,如果售价10元,算是保本,但如果站在商人的角度去理解,进销同价那算亏本,原因是在商品的采购过程(或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期间费用,如人力成本、利息、运杂费等,如果是小规模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还可能会产生增值税附加税,这些费用或税费必须打进销售价格中。   在测算保本价格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成本、分摊的期间费用、产生的增值税及附加税费。   保本价格测算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   具体到某一产品的保本价格,可用下列公式测算:   1、如果是商业企业,则:   保本价格=(预计分摊的期间费用总额÷预计销售数量)÷(1-增值税附加税费比率)+单位进价   这里的进价不包含运杂费用,运杂费用包含在期间费用中。   2、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则:   保本价格=(预计分摊的期间费用总额÷预计销售数量+单位不可抵扣成本)÷(1-增值税附加税费比率)+单位可抵扣成本   3、如果是小规模工业企业,则:   保本价格=(预计分摊的期间费用总额÷预计销售数量)÷(1-增值税附加税费比率)+单位成本价   保本价格随销售数量的增加而相应降低,随分摊的期间费用的增加而提升,反之亦然,但这里的降低和提升未别同比例。   保本价格通常要高于成本价格,因为保本价格里包含有分摊的期间费用和可能产生的增值税附,企业产品的实际售价通常高于保本价格,某产品售价大于保本价格,则销售该产品会为企业增加盈利,反之则会产生亏损。   其中:   A、增值税附加税费比率   指的是差价中承担的增值税附加税与差价的比率   以目前的17%的增值税适用税率,11%的附加税费率计算,加价100元为例,则:   增值税附加税费比率   =[(100/1.17×0.17)×1.11] ÷100   ≈16.1282%   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以目前的3%的征收率,11%的附加税费率计算,加价100元为例,则:   增值税附加税费比率   =[(100/1.03×0.03)×1.11] ÷100   ≈3.233%   B、单位可抵扣成本   指的是一般纳税人企业的成本价格中包含的可以抵扣增值税的项目,包括直接材料和可抵扣制造费用。   C、单位不可抵扣成本   指的是一般纳税人企业的成本价格中包含的不能抵扣增值税的项目,包括直接人工和不可抵扣制造费用。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