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职业决策模型理论

什么是职业决策模型理论   从60年代开始,人们对如何做出职业决策的过程和行为进行研究,希望在各种不同的因素作用下,能够进行理性的选择和决策。由此产生的理论主要由三种模型组成:描述型模型、诊断型模型、描述诊断混合型模型。 职业决策模型理论的模型内容   1、描述型模型。由泰特曼(Tiedeman)和奥哈拉(O.Harn)分别提出,基本内容是,职业生涯决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有一系列不断递进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参与阶段,完成探索--定型--抉择--正式等工作,即了解和收集信息,确定几种可选择方案,并选择其中一种,再进一步给予检验;第二阶段是履行和调整阶段,完成定向--变动--调整等几项工作,即初步接受并履行所作的选择,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并希望得到发展,然后在这一过程,取得个人选择和环境要求之间的平衡。   2、诊断型模型。奇兰特(Gelatt)等人认为,应该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职业生涯决策。在强调主体价值观、期望值和客观可能的重要性的同时,以理性的方式进行决策,经过循环往复,以一定的标准计算出收益和投入成本之比,最大值者即是最优方案。   3、描述诊断混合型模型。综合以上两种模型的特征,提出谨慎的决策者具有的七个方面的特征:
    对各种选择方案进行广泛而全面的考虑; 审查各种方案的价值和目标; 认真权衡各种选择方案的正反两方面结果; 获得相关信息; 吸收所有得到的新信息; 决策之前对选择方案进行反复审阅; 为实施方案预备条件。
  决策理论运用了经济决策原理来分析和研究职业行为,为编制职业决策能力量表和计算机辅助指导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理性的诊断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障碍的思维方法,成为职业设计和职业治理良好的工作思维方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