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家电行业转型瞄向智能交通业内:国内企业已能与国外同行掰手腕

  在万亿智慧城市建设风口下,智能交通领域成了家电企业的一个转型方向。但随着互联网巨头的“来势汹汹”,家电行业也不得不寻求新的突破。

  3月18日,在线上媒体沟通会,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牟三钢表示,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智能交通企业在很多方面已经处于领先位置,真正具备了掰手腕的实力。

  就在3月中旬,海信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将在未来两年打造一套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统。

  “这个智能交通项目招标门槛高,对企业过往业绩、技术实力等有严格要求。”一位该项目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标书中明确提出,企业必须有“至少一项不低于2000万美元的项目,且5年内基本完成BRT或公交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继高铁成功出海之后,近年来,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头部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这从侧面说明我国智能交通企业实力在日渐增强,同时也显示出国内竞争的白热化。

  在一位家电市场观察人士看来,受制于市场饱和、房地产低迷等因素影响,家电板块整体并不乐观。企业需要新增长点,无论是直接参与造车,还是让产品进入车空间,都是新路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美的、格力、长虹、康佳、TCL、创维等家电企业,已纷纷发力智能交通相关业务。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354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948亿元,年均增速14.39%。去年开始,北京、深圳、上海等出台相关政策,智慧城市成为下一轮区域竞争的关键词,智能交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不过,和其他传统行业一样,智能交通这条赛道不单有“内卷”,还面临着外部的竞争威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兴起,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也“来势汹汹”,智能交通市场新一轮竞争愈发白热化。

  在牟三钢看来,作为竞争最激烈最充分的一个行业,随着国际化推进,B2B产业的出海将是家电企业的下一个重要突破口。

  刚从海信董事长职位卸任的周厚健曾判断:中国家电行业利润普遍比较薄,随着中国跨过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走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家电行业必然会面临着人力以及各项成本快速上涨的冲击,而提前布局B2B产业并开拓海外市场,则是不少中国家电企业能否应对这一波生死冲击的关键。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