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同济大学教授黄运成:聚焦“伦镍事件”始末 从危机中得出教训

  俄乌冲突不仅带来了国际格局的剧变,全球的大宗商品市场也因此“地震”。俄乌冲突爆发前一天,镍的成交价仅为24940美元/吨,3月7日、8日两天,镍价一度上涨至令人震惊的10万美元/吨以上,随后几天镍的成交价一直维持在约4万8千美元/吨的高位。国际镍市在短短两周内上演了“过山车”般的惊险剧情,镍现货市场一度陷入停滞,这次危机使得世界最大的金属交易中心——伦敦金属交易所(简称LME)经历了三次暂停镍交易,作废了39亿美元的交易额,堪称史无前例。

  镍是不锈钢、镍基合金和锂电池等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料。镍矿分为硫化矿和红土镍矿两类,其中红土镍矿主要分布在印尼、菲律宾等国,这种镍矿目前没有具经济性的转化路径转化为电池用镍,主要用作生产不锈钢制品;俄罗斯则是硫化镍矿的主要产地之一,硫化镍可加工成电池用镍,根据安泰科的数据,2021年LME可交割量约70万吨,俄镍占比近27%。

  镍的价格缘何直冲云霄?若只是因为俄镍供应短缺造成的价格飙升,倒也看似合理。然而“离谱”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竟是镍期货市场的“多头逼空”,这背后的“多头”是瑞士大宗商品贸易巨头嘉能可,“空头”则是有“中国镍王”之称的青山集团。青山集团为降低价格波动的交易风险,采取套保交易,在LME开出了20万吨镍空单。与此同时,嘉能可不断增持镍期货合约,掌握了LME 50%-80%的镍库存,在伦敦暂停了俄罗斯的交割资格后,便放手拉抬镍价,逼仓极有可能拿不出空单应对库存的青山集团。

  尽管中国民营巨头青山集团已经拥有了“原矿—镍矿—不锈钢”的完整产业链,在印尼、印度等多个国家建立了镍相关的海外生产基地,但青山集团生产的高冰镍,并非LME的交割品种,在俄镍出口受阻后,交割问题成为此次危机中青山集团的第一个痛点。青山集团的第二个痛点是保证金问题,在镍价暴涨的同时,需缴纳的保证金比例也相应飙升,若无法及时补齐保证金,将面临爆仓的风险。在这种虎狼环伺的情形之下,青山集团于3月15日发布声明,做出相对妥善的对策,但依然面临着巨额亏损。

  3月23日是镍期货的交割期,青山集团交割风险仍然巨大。国际制裁改变了LME交易的外部环境,国外资本的贪婪原形毕露。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只有枕戈待旦,才能环伺强敌。

  作者:中国证监会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运成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