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大学教授、学子为何都爱在这里创业?闵行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前不久,上海骄成超声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企业开发出成套的超声波裁切系统,实现了全套轮胎超声波裁切设备的国产化,打破外资企业垄断,成功将一把超声波切刀的价格从先前10万多元,一路降价到3万多元。

  值得一提的是,骄成超声的骨干大多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博士、硕士。创业15年来,骄成超声历经几次搬家,选址都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附近,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宏建坦言,选择在母校旁创业,自然容易吸引人才。

  通过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转化,闵行正在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一块高地。“闵行区是上海南部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更要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闵行区委书记陈宇剑说,闵行正着力推动创新资源云涌集聚,创新成果取得重要突破,创新环境激发全新活力。

  在闵行,骄成超声并非个例,特别是在“大零号湾”区域,汇聚了一大批有技术、有想法的创业者,也孵化出一众极具发展活力的科创企业。

  例如,由上海交大教授徐凯创办的术锐科技,其研发的柔性臂内窥镜下手术机器人系统已达到国际领衔水准,被称作中国自己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又如,华东师大教授、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明耀在闵行成立邦耀生物公司,专注开发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产品,其研究成果8月底登上了顶尖期刊《自然》杂志……

  这些企业成功的背后,是闵行与各方共同努力,打通的一条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通达路径:依托大学科技园打造“环高校科创带”,推动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深度融合;与高校共建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形成“高校研发、在地孵化、上海转化”机制;市区联动打造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探索建设从跨境技术转移转化到技术服务贸易、产业落地的功能平台等。

  今年8月,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强调闵行区着力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大零号湾”将与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浦东张江、青浦华为基地一起,形成东、西、南、北各具特点的全市创新格局,共同支撑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大目标。

  陈宇剑介绍,“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正加速转型为世界级科创湾区。区域内已有16个园区载体约56万平方米空间投入使用,初步形成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科创综合体等融合发展的布局态势。

  目前,闵行正在加快编制《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持续完善创新载体空间格局和生态体系,集聚科技、人才、企业和环境等科技创新要素,加快科创载体和环境品质建设,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做实做强区域优势。

  在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引领下,闵行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截至2021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328家,截至今年9月底,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57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64家。同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区生产总值比例的10%,位居全市第一。

  “地区要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第一动力作用,同时还需要有长远眼光、舍得投入。”陈宇剑表示,只有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有更持久、更强劲、更澎湃的发展动力。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