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多家地产高管购买本公司债券 市场化方式让投资者吃下“定心丸”

  近日,碧桂园、新城、旭辉多家地产企业相继发布了关于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二级市场购买本公司债券的公告。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体现了相关企业核心管理层对公司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坚定信心,旨在以实际行动积极维护债券价格的平稳,这对提振市场和投资人对民营房企的信心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场主体积极施为

  尽管地产行业的尾部风险仍在持续出清,但板块内部表现的结构性分化亦是客观事实,市场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受负面事件冲击的影响,前期部分民营房企存续债券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为了稳定债券交易价格,相关企业开始积极寻求市场化方式,以期多措并举让投资者吃下“定心丸”。

  记者注意到,3月16日,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开始了核心管理层对境内债券的“护盘”行动。公司在沪深交易所同时公告称,将按照交易规则,以市场化方式在二级市场购买市场报价较估值偏离较大的本公司债券,维护公司债券价格的稳定,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3月19日,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上交所发布公告,称部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将按照交易场所交易规则,以市场化方式在二级市场购买新城控股发行的公司债券,购买总规模不超过2000万元,购买时间为2022年3月21日至2022年6月20日。

  3月21日,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将按照交易场所交易规则,以市场化方式在二级市场购买公司债券,购买总规模不超过3000万元,购买范围为市场报价较估值偏离较大的本公司债券。

  另外,碧桂园21日发布了《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公司董事、监事首期市场购买公司债券的进展公告》。据悉,相关人员已按照交易场所交易规则,通过市场化方式在二级市场累计购买碧桂园地产公司债券1998.88万元,完成了前期购买安排。后续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会视市场情况,继续保留在二级市场购买公司债券的权利,积极维护公司债券价格稳定。

  多措并举提振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管理层在二级市场购买债券外,相关民营房企还进行了提前赎回境外债券、提前完成债券兑付资金划付等多种操作,通过主动出击的方式,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此前新城控股结合其实际经营及财务状况,以公司自有资金提前赎回美元债券,并予以注销。该笔美元债券赎回申报期内,投资者合计申报美元债券1.595亿美元。公司已于2022年2月18日按照债券票面的原价进行了赎回,并于3月20日偿付剩余本金。

  至于境内市场方面,新城控股提前完成了近期公司债回售及中期票据到期资金的支付工作;碧桂园自2021年12月30日起至3月13日累计购回优先票据本金总额4570万美元;旭辉集团已于3月9日提前将“18旭辉01”应于2022年3月21日偿还的8亿元本金及最后一个存续年度利息足额划付至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其香港上市母公司旭辉控股也于1月完成了对今年4月到期的2000万元境外人民币优先票据的回购。

  建议把握超跌机会

  “鉴于近期政策层已明确表态,‘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伴随监管部门的密集统一发声,后续的支持政策协调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外,虽然现阶段民营地产债正在经历筑底的过程,但随着多个城市地产政策的松绑——包括下调房贷利率、下调首套住房首付比、放松‘认房又认贷’等举措的出台,辅以企业的积极‘自救’,那些基本面依旧良好的民营房企债券依旧值得布局,可适当关注土储布局良好、债务压力可控房企的超跌机会。”

  当然,展望后续,行业能否恢复良性循环,还需要看到更多“实招”,例如LPR加点继续下调,挖掘新市民潜力;房地产行业监管政策的边际“松绑”,尤其是信贷集中度管理等,避免政策叠加风险;改善预售资金监管制度,提升金融尤其是银行对优质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出险房企制定合适的救助方案,通过银行信贷、AMC、房企收并购等手段,对出险房企予以救助……

  “按照从政策底到行业底再到信用底的演变逻辑,目前政策底确立,行业底亦不远,信用底已可期。房地产行业不会消失,负债率不高、布局合理、对投资者负责的企业应该有生存的空间。”在华泰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看来,“基于不同的负债端特征,机构投资地产债或可参考如下几大路径。其一,是剩者为王,央企、国企率先受益政策放松,信用资质将获得明显改善;其二,是困境反转,超跌的‘头部’民企债券有博弈价值,筛选的逻辑仍是‘自身基本面+资金缺口+偿债意愿+债券本身赔率(底线是清算价值)’;其三,是秃鹫策略,关注已经违约、展期房企的债务重组方案、引入战投及资产处置进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