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振兴乡村有巧招 村民致富奔“钱”程

  开展技能培训班36期、学员超过2800人,近1000人获得就业机会……继2020年底助力河北省滦平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014人脱贫后,碧桂园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始终是其精髓所在。为此,碧桂园积极总结扶贫经验,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形成了以党建为抓手,聚焦五大振兴并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反哺乡村公共事业的“1+5+N”模式,持续加强造血能力,为村民筑起绿水青山中的希望。

  “人才振兴”双手开启幸福生活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划破天际,洒向河北省滦平县错落环绕的满目青山,长山峪镇黄木局子村42岁的娟姐叫醒了还在熟睡中的两个孩子。

  送完孩子上学,她要赶回家把剩下的最后几个手工编织工艺品做完,这是前几天远程接单的编织任务。“等这单完成,又能有四五百块钱的收入了。”娟姐笑着说,自打去年从碧桂园开展的手工编织培训班结业以来,有空就接些单来做,收入还是不错的。

  “之前听邻居大姐说起过这个培训班,这次微信群一通知开班我马上就报名了。”娟姐说,以前家里就靠老公一人在外打工挣钱养活一家子,自己也想过出去打工,但最后没有成行。她说,一是工作难找,二是时间不充裕。而现在这个手工编织的活儿不一样,有空的时候就接单,想做多少全看自己的具体情况,而且每单能赚的钱也不少,挣钱养家两不误。

  同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小蕾也是手工编织培训班里的一员。“这个培训班不仅免费,碧桂园还给我们提供了场地、材料、午饭等。”由于没有经济包袱,小蕾没犹豫就报名了。“我手笨,刚开始学得特别慢,总是做不好。”小蕾说,那时脑海里还萌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其他学员一直鼓励我,老师更是耐心地手把手教我,慢慢地我能跟上了,做的也越来越好了。”小蕾以前不爱说话,但参加了培训班后,不仅经济上有了改善,人也开朗了不少。

  “要让乡村妇女明白,幸福是要靠自己创造的。”碧桂园滦平县乡村振兴项目部就业负责人许雪松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而让小蕾印象最深的,是许雪松在编织培训班开班前宣讲会上的一席话,“我们每个留守农村的妇女要靠自己的双手‘编织’出幸福生活。”

  事实上,除手工编织培训班以外,自2018年起,碧桂园北京区域乡村振兴项目部还陆续开展了农业技术、烹饪、育婴等36期专项技能培训班。

  49岁家住在滦平县山神庙村的石大哥,就是烹饪培训班中的一员。“之前一直在外地打零工,好的时候收入也就三千来块钱,养活一家人挺难的。”石大哥说自己读书少,也没什么技术,很难找到收入高又稳定的工作。

  “碧桂园这个烹饪培训班,不仅带着我们实践操作,还在结业之后给我在周边的饭店里推荐了一个稳定的工作。”现在的他,每个月能有五六千块钱的收入,这个家里的主心骨,如今踏实了不少。

  “授人以渔”

  技能培训持续激发乡村活力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社会力量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当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后,碧桂园更是将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乡村振兴讲究“持续性”,重在提升自身价值的创造力。“如今滦平县已成功脱贫,我们要做的,是用‘授人以渔’的方式巩固成果,防止村民返贫。”驻扎在滦平县三年多,许雪松见证着碧桂园一次次“造血式”的帮扶,感慨良多。

  经过多次入村等形式的深入调研,并通过摸索和实践,碧桂园乡村振兴项目部确定了几项主要的技能培训,而免费的技能培训也是碧桂园振兴乡村举措的特点之一。“除此之外,碧桂园滦平乡村振兴项目部还打通了就业端,切实做到让学员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通过联系企业、合作社等,真正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如今,娟姐、小蕾和若干从培训班中结业的妇女,每个月几乎都能有两三千元的稳定收入。

  过去,人们并不看好年轻人做扶贫;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用强烈的责任感和共情力反哺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许雪松在几年的时间里,通过摸排需求并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活动,让当地更多的村民掌握技能,改善生活。

  参与当地帮扶的三年多来,许雪松见证着上千个村民从留守家庭走向更广阔的就业舞台,碧桂园北京区域也在不断落实“1+5+N”的乡村振兴帮扶举措。“对我来说,这已经不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责任,能帮助到更多人,心里也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许雪松如是说。 文/张鑫宇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