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中芯国际去年净利润增长1.5倍 芯片产能扩张预计今年资本支出将超320亿



  2021年是全球芯片产能短缺的一年,但晶圆代工厂们却有一个好收成。

  3月30日,中芯国际宣布,去年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8亿元,同比增加30%。107.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增长约1.5倍。去年它的毛利率为30.8%,同比增加7.2个百分点。

  在达到过去五年最好成绩的同时,中芯国际还预计2022年的资本支出将超过320亿元。这个超过2021年的数字,意味着芯片产能的持续大扩张。3月31日,中芯国际股价收于46.09元,下降1.09%。

  主要收入来自成熟工艺

  去年,中芯国际的晶圆代工业务营收为321.34亿元,同比增长34%。

  对于营收的增长,中芯国际表示主要是因为去年销售晶圆的数量同比增加18.4%。4763元的平均售价(销售晶圆收入除以总销售晶圆数量),也比上一年多出553元。

  从地域来看,中芯国际最大的市场,是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它有64%的收入来自这一市场。此外,北美洲市场占其业务收入的22.3%,欧洲及亚洲占其业务收入的13.7%。

  中芯国际也在财报中称,2021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增长显著,其动能主要来自于稳固的市场存量需求,新兴产品市场的增量需求,以及行业对产业链区域性调整的预期带动了在地生产需求的增长。

  从品类看,进入存量市场的智能手机芯片,依旧是中芯国际的最大收入来源。但它32.2%的收入占比,比上一年减少了12.2个百分点。此外,智能家居类芯片的收入占比,也从上一年的17.1%下滑至12.8%。不过,消费电子和其它应用类芯片的收入都在增长。其中消费电子芯片从2020年的18.2%提升至23.5%。其他应用类收入则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31.5%。

  从技术节点角度来看,代表先进制程工艺的FinFET/28纳米,去年为中芯国际贡献了15.1%的收入,去年这个数字是9.2%。不过中芯国际的主要收入还是由成熟工艺带来。其中,55/65纳米占到中芯国际总收入的29.2%,排名第一。0.15-0.18微米则以28.7%的收入占比,排名第二。

  看懂研究院分析师、通信高级工程师袁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8nm以下的先进制程芯片,目前主要应用在手机、PC等一些高性能计算场景。绝大部分芯片的应用场景,成熟工艺已经足够使用,“很多物联网芯片都是使用40nm到65nm的工艺,而很多民用控制、工业控制、军用芯片等国计民生相关的使用场景,依然会使用90nm以上的成熟工艺。”袁博同时表示,工艺越成熟,使用场景越广泛,芯片的价格也越便宜。

  中芯国际在财报中也称,目前芯片的存量市场供需逐步达到平衡,但物联网、电动车、中高端模拟等增量市场存在结构性产能缺口,射频、微控制器、电源管理等应用平台需求依然旺盛。

  依然是投入高峰

  目前,中芯国际的产能依然紧缺。

  去年,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占比,同比减少了5.4个百分点。中芯国际表示,原因之一在于,产能紧张导致部分研发产能投入生产以保障客户需求。

  此外,中芯国际的产能扩张,目前也没停下脚步。

  2021年财报显示,为了持续推进已有老厂扩建及三个新厂项目,2022年依然是投入高峰期,资本开支预计约320.5亿元(约合50亿美元)。中芯国际还称,2022年计划产能的增量将会多于2021年。

  2021年中芯国际此前预计的资本开支是43亿美元。中芯国际披露,其2021年的资本开支大部分用于成熟工艺的扩产,小部分用于先进工艺、北京新合资项目土建及其它。

  财报披露,去年11月,中芯国际通过全资子公司中芯控股,与其它投资方合资设立中芯东方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中芯东方规划建设月产能为10万片的12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聚焦于提供28纳米及以上技术节点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注册资本55亿美元。其中,中芯国际持股66.45%。

  此外,去年经过两次调整后,中芯国际持有的中芯深圳的股份,从100%下降到55%。对于获得增资款,中芯国际表示将用于中芯深圳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规划产能4万片/月)。

  在主要子公司中,目前中芯国际全资持股的中芯上海、中芯北京和中芯天津,去年合计收入267亿元,合计净利润80.96亿元,均约占据中芯国际大盘的75%左右。

  此外,中芯国际还持有中芯北方51%的股份以及中芯南方38.52%的股份。其中,中芯北方去年净利润20.23亿元。中芯南方及上文提到的中芯深圳两家工厂合计净亏损11.4亿元。

  袁博认为,万物互联时代,对28nm以上的芯片需求量会大大的增加,对中芯国际来说是个利好。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制造、农业生产等领域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对这类芯片的需求会长期维持一个高位。

  但在高需求背后,芯片领域的供需不平衡已持续许久。袁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仅是全球芯片需求过于旺盛,乌克兰局势紧张也导致芯片行业所需的气体原材料供应紧张,因此缺芯这种现象短期不会消失。但他同时也认为,“从长期来看,由于国外很多芯片企业已经恢复正常生产,芯片产能在逐渐恢复,如果芯片的供应链稳定,芯片短缺还是能够缓解的。”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