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整车企业如何不再因零部件问题竞“折腰”

  突如其来的疫情反弹,让整车为王的“神话”不断被打破。

  近期,因吉林、上海、江苏等地疫情暴发,当地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暂时停工、停产,直接波及整车企业生产。最近,蔚来、坦克两家汽车品牌厂商已宣布,因零部件供应不足而暂停生产。这是自去年“芯片荒”以来,整车企业再一次因零部件而“折腰”。

  实际上,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提高,车企与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早已不再是“主角”和“配角”。那些掌握着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企业,在业内的话语权空前高涨。有鉴于此,整车企业更希望与零部件公司建立一种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但这也让原本就难以厘清的汽车供应链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对车企而言,汽车供应链管理是一道难题,既要综合考虑零部件质量、品牌、成本、效率和物流,又要考虑其与自己产品、品牌的匹配度。疫情冲击下,原本就存在一些堵点、难点的汽车供应链体系,迅速亮起了红灯。

  短期来看,因零部件企业停工、停产或物流受阻所导致的供需矛盾,急需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宏观调节,以帮助相关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纾困。4月15日,一份上汽集团内部文件显示,上汽各生产企业对复工复产准备情况进行排摸。这对于上汽集团及周边零部件企业,无疑是一大利好。

  不过,从长期看,汽车供应链的管理,还是要靠企业自身力量来完成。当前的零部件断供,应该让车企有所警惕。

  首先,在后续的汽车供应链管理上,车企有必要谨慎筛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多做“备份”,避免因独家供应商断供而被“卡脖子”。

  其次,车企应提高对关键零部件的重视程度,包括采取自研以及联合研发等方式,以抵抗不可控的风险。此前,有车企高管不无担心地表示,对待软件、芯片、电池等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车企也要适度自研,才能更了解供应商情况,提升合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提升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也是稳定我国汽车供应链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市场集中度很高,很多部件均被外资巨头垄断。打破这一僵局,不仅要靠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崛起,还离不开车企的助力。只有越来越多的车企敢用、善用国产零部件,才能加速推动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和自主品牌崛起。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