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行业深度:广汽埃安混改落地,电动品牌孵化加速

  近日东方财富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国资车企积极发展新能源,混改激发活力,品牌独立运营成趋势。随着混改持续推进及股权激励落地,广汽埃安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并在战略投资者的助力下,扩充资本实力,优化治理结构,实现对新能源车业务的深度整合与聚焦,长期将有助提升广汽埃安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及运营端的竞争优势。高端智能电动独立运营是已具行业共识的自主品牌破局之路,

  全文如下

  1。概要:混改助力电动智能品牌加速孵化

  1.1。路径:积极推进混改,择机谋划上市

  广汽埃安是从广汽集团独立出的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广汽埃安成立于 2017 年 7 月 28 日,成立之初名为广汽新能源有限公司,2020年更名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作为广汽集团电动智能汽车品牌运营,定位高端电动汽车品牌。2018 年 12 月,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正式竣工,是全球领先的智能生态标杆工厂,产能扩建项目一期于 2019 年建成投产,新增 10 万辆产能,二期(10 万辆)也于 2022 年 2 月建成。自 2018 年 11 月广汽埃安发布 AION 系列后,陆续上市 AION S、AION LX、AION V、AION Y等多款纯电新能源汽车产品;2021 年 5 月,AION S 达成 10 万辆整车下线。

  混改加速推进,择时择机择地寻求上市:

  1)2021 年 8 月,广汽埃安公告宣布拟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及业务、 资产的重组整合,推进广汽埃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2)2021 年 11 月,广汽埃安内部资产重组完成,实现“研产销”一体化;

  3)2021 年 3 月,广汽埃安完成员工股权激励,建立了长效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体制活力;

  4)计划 2021 年三季度完成 A 轮引战略投资者引入(古惠南在电动车百人会论坛演讲透露),随后择机选择在 A 股或 H 股上市。 预计混改落地将显著提升公司运行效率,建立员工持股等长效激励机制,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引入战投及寻求上市将建立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股东架构。 此外,多元化融资带来的研发资金投入或助力公司加速冲刺电动化、智能化。

1.2.组织:豪华团队领衔,效率变革优先

  管理团队经验丰富,核心管理层源自广汽集团体系内部。

  总经理古惠南从事汽车行业 34 年,是广汽传祺品牌联合创始人和广汽埃安品牌创始人,开创了广汽精益化、定制化的生产方式。

  智造 VP 郑纯麒从事汽车行业 29 年,先后在法资、日资、民营品牌工作,是本田精益生产实战专家,主导工业 4.0 核心产业群建设。

  销售 VP 肖勇在五羊本田、广汽传祺有 15 年供应链经验,开创广汽自主品牌世界级供应链体系,是广汽自主品牌营销体系的缔造者,领导实现连续两年销售翻番。

  财务 VP 曹卫兵历任研究院财务总监、广汽投资部负责人,主导多起并购,拥有丰富的 M&A 经验,且是广汽集团 H 股上市核心成员。

  技术 VP 席忠民从事汽车行业 26 年,曾为广汽传祺的核心技术骨干,主导了 EV+ICV 的技术开发,拥有丰富的供应链和成本控制经验。

  打造扁平化的敏捷组织体系,组织效率或将阶跃提升。广汽埃安此前采取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长、科长、系长的组织体系,混改后取消科长及以下干部,全部变为项目管理制,同时实行三级审批制度,横向扁平矩阵管理,打造敏捷组织,与数字化水平提高结合,工作协调效率提升明显。

  预计随着混改进程的深化,广汽埃安的机制灵活度、人才吸引力和创新激励将获得长足的提升与进步。组织效率的阶跃提升或为广汽埃安参与新能源车市场的高强度竞争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

  依托广汽集团创新体系优势,加速电动智能发展。作为广汽埃安的集团母公司,广汽集团自 1985 年与标志合作以来,在汽车产业持续耕耘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于 2007年开始打造自主品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主创新的体系优势。而广汽埃安有机会继承这种体系优势,借力广汽集团优秀资源和丰富经验:

  1)全球研发网。依托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整合全球资源,形成以硅谷、洛杉矶、底特律、上海、广州五地构成的全球研发网;

  2)全球供应链体系。广汽自主品牌已经与世界顶级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

  3)广汽生产方式。立足于丰田生产方式,运用数字化和智能物流的技术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大批量的定制化生产;

  4)营销服务模式。从 4S 店进化成“体验中心”、“服务中心”,从服务“车”进化到服务“车和人”,从单一线下服务进化到“线上+线下”服务。

  2.主业:技术驱动+稳健运营打造强力产品矩阵

  2.1.产品研发:EV+ICV 技术驱动打造丰富车型

  定位高端智能,电动车产品矩阵丰富。广汽埃安以“精布局、造爆款、平台化、高颜值、EV+ICV、寻求新机会”的核心思路,打造极致竞争力产品。投身国内市场,同时着眼全球市场,积极打造战略车型。现有车型为 AIONS、AION S Plus、AION Y、AION V Plus、AION LX Plus,具体定位和区别为:

  1)AION LX Plus 定位纯电旗舰车型,共有 80 至尊版、80D 旗舰版、80D Max 版以及续航突破 1000km 的千里版,共四个车型配置,指导价覆盖 28.66~45.96 万区间;

  2)AION V Plus 为纯电 SUV,共有 500/600/702km 三种续航里程,共计 7 款不同车型配置,指导价覆盖 17.76~23.96 万元区间;

  3)AION S 定位中高级智能轿车,最高综合续航里程 460km,配置 ADiGO 智驾辅助系统,指导价覆盖 13.98~17.98 万元区间。AION S Plus 进一步升级,共有 510km/602km 两种续航里程,共计 4 款不同车型配置,指导价覆盖 15.78~18.38 万元区间;

  4)AION Y 定位纯电紧凑型 SUV,共有 500/600km 两种续航里程,共计 6 款不同车型配置,指导价覆盖 13.76~17.56 万元区间。

  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增长,位列竞争第一梯队。根据对埃安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公开数据的统计,2019 至 2021 年的销量分别为 3.3、6.0、12.0 万辆,2019 和 2021 年的同比增速达 79%和 102%,其中 2021 年 7-12 月的月均销量连续过万,此外 2022 年 1-3 月销量分别达 1.6/0.9/2.0 万辆。细分车型看,Aion S 及 Aion Y 系列贡献了主要销量。

  广汽研发体系赋能,EV+ICV 底层技术驱动产品迭代提升。广汽埃安的研发模式由广汽研究院+广汽埃安体内研发+社会力量构成,其中广汽研究院负责整车开发,广汽埃安则聚焦 EV(纯电动)+ICV(智能网联)核心能力的建设。

  广汽研究院拥有近 15 年的开发经验积累,建立了具有竞争力的整车开发体系,在全球布局四大研发基地,其核心能力涵盖整车开发、车体工程、造型设计、ICV 底层技术、前瞻技术、产品管理等。

  广汽埃安下设研发中心及整车技术中心,建立了 EV 全过程研发体系,在电池、电机、电控方面的技术储备丰富,同时在 ICV 方面聚焦需求定义和应用层开发,并有大数据应用的经验能力。

  GEP 平台持续迭代进化,整车开发提质增效显著受益。广汽埃安在一开就弃用“油改电”模式,2017 年打造了纯电专属平台 GEP.而在此后伴随 Aion 系列车型的发布与上市,GEP 平台持续迭代改进:2019 年发布了 GEP2.0 全铝纯电专属平台,2023 年将推出全新的 GEP3.0 平台。直接打造纯电平台使早期推出的 Aion 车型就具备相对领先的产品力,终端用户口碑基础深厚。

  EV 核心技术受益整车量产验证迭代,逐步建立领先优势。广汽埃安在电池、 电驱、大功率充电等方面均有所积累和量产运用。2020 年 9 月发布全球首创的两档双电机“四合一”集成电驱,拥有 70 余项发明及应用专利。2021 年初发布“弹匣电池”以及海绵硅负极电池技术:“弹匣电池”实现三元锂电池在安全方面的重大技术突破,即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有效控制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问题;海绵硅负极电池技术将大大提高电芯能量密度,让电动车进入“月充时代” 缓解里程焦虑。以 AION LX Plus 为例,电池整包能量密度达到 205Wh/kg 以上, 实现 144.4kWh 电池电量,足以支持 1008km 续航。此外,广汽研究院孵化的创业公司巨湾技研开发了石墨烯基超级快充技术,最高可实现 6C 倍率充电速度, AION V Plus 车型 6C 版已获得工信部公告,上市在即。

  自主打造ICV 竞争力,成功发展ADIGO 智驾互联生态系统及车云一体化电子电气架构。

  广汽埃安 ADiGO 智驾互联生态系统涵盖智能驾驶、智慧座舱及云服务,已能支持 NDA(L2++)高速场景,2021 年 4 月 ADiGO4.0 系统亮相,其采用了 Mobileye EyeQ4 芯片,并配置 1 个前视摄像头、4 个环视摄像头、1 个前向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以及高精度图。同时,公司与华为、滴滴、百度合作自研 L4 方案,预计将在 2022 年实现自研 L4 量产,今明两年投放 1000 台 L4 示敬请阅读本报告正文后各项声明 11 [Table_yemei] 汽车行业专题研究范车辆,并计划到 2025 年实现大规模应用。 广汽埃安于 2021 年在广州车展发布了“星灵架构”,其为全新一代车云一体化集中计算的电子电气架构,该架构将于明年升级到 EEA3.0 版本,全面实现硬件即插即用,软件常用常新。“星灵架构”主要由 3 个核心计算单元(汽车数字镜像云和中央运算单元+智能驾驶控制单元+信息娱乐控制单元)以及 4 个区域控制器(前侧、后侧、左侧、右侧区域控制器)构成,采用集中式架构使得每个 ECU 所需算力大为降低,整车控制器减少约 20 个,整车线束将缩短约 40%。 搭载星灵电子电气架构+第三代 GEP 纯电专属平台的全新一代 AION 家族产品将于 2023 年推出。

  2.2。供应链&制造:自主可控,稳健拓产

  合资、合作多元化布局促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广汽埃安围绕 EV+ICV 强化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制定了自主+合资合作双战略,形成领先、 稳定、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布局:

  1)EV 领域自主研发:掌握石墨烯、超级快充、自主电芯等技术;首创三合一、四合一等多合一的电驱动总成方案,实现自主电驱产业化;自研了 SiC 电控技术,正在推进产业化;

  2)EV 领域合资、合作:时代广汽建成年产18GWh的动力电池生产能力; 广汽资本投资清陶,领先布局固态动力电池;同日本电产成立合资公司,掌握电驱产业化资源;与中车时代合作布局新能源车核心半导体研发生产,推进 IGBT 产业化;

  3)ICV 领域自主研发:自主开发 T-Box 和 AVNT 智能互联系统;自研电子电气架构 EEA3.0并有望于2023年实现量产;研发智能座舱操作系统 G-OS, 2022年或将开始全系搭载;

  4)ICV 领域合资、合作:投资奥迪威、银基安全、联通智网、经纬恒润、 加特兰、宸境科技、地平线、粤芯等;与华为、百度、腾讯等科技互联网企业深度战略合作;与科大讯飞成立星河智联,打造领先智能座舱。

  基于数字化基础,建立智能生态工厂。广汽埃安在制造端工厂建设方面融合了广汽生产方式,实现了行业首个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其主要特征有:1)钢铝车身柔性生产:首创铝铆接及点焊切换技术;2)数字化自主决策:首次运用全球数据云平台;3)互动式定制:首个用户深度参与汽车设计制造;4)能源综合利用:通过太阳能发电并实现储能,满足 15%用电需求。

  秉承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理念,稳健拓产。广汽埃安工厂建设追求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存产能资源(改造广菲克工厂),力求投资最少、产能成本最低。工厂首期于 2018 年底竣工,投产产能 10万辆/年,后于2022年2月底完成产能扩建,产能已达20万辆/年。随着新能源车市场规模持续加速扩大,公司也已逐步加速产能布局,第二工厂建设规划产能20万辆 /年,计划于2022年底竣工,届时将实现 40万辆/年的总产能。

  2.3。渠道运营:线上线下融合,客户体验优先

  直营+经销、线上+线下、车城+商超,营销生态持续进化。2021 年车企直销模式爆发,服务直达客户成为核心要义,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等众多车企品牌发布专属 APP.广汽埃安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思路指导销售渠道总体布局,为求精准掌握终端营销数据和市场动态,官方APP成为唯一下订渠道, 提供购买汽车与预约维修等服务,以及车辆介绍、充电、新车动态等相关资讯。

  开创一口价、低库存、高周转渠道模式,直营店成为经销商重要的共赢伙伴和培训基地。借助 APP 打通的渠道进行大数据模型建设,广汽埃安能够赋能经销商,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库存水位预警、智能补货提醒、库存配置调剂及可视化的操作便利,有效提高销售效率,使得店建投入及相关销售费用得以大幅下降,激活销售渠道的积极性,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将整车厂与经销商转变为合伙人关系,这将为后续新品销量的持续增长打下深厚的渠道基础。

  3。展望:电动智能自主品牌加速崛起

  3.1。行业:渗透率跃升,电动智能提速

  新能源车渗透率加速提升。基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2021年国内市场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总计299万辆,年度累积渗透率达14.9%,其中2021年12月渗透率达21.3%。我们预计今年国内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将在 20%左右的基础上持续逐月提升,而这意味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规划的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 20%左右的目标提前 3 年完成。2022 年以来, 1、2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依次为 35.2、27.3万辆,同比增长126.7%和 180.9%。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压力影响,3月新能源车集中出现一轮涨价,但相关市场驱动力已逐步由政策转向供给,新能源车需求持续稳定,产品力领先的车企将逐步形成产品溢价,上游涨价的短时扰动不改长期增长的趋势。

  电动智能高端品牌独立运营成自主品牌破局之路。新能源车赛道的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特斯拉、新势力(包含新入局的科技互联网公司)、自主品牌(包括私营和国资等不同背景)和合资品牌各自基于自身优势,正以不同的策略加速参与电动智能大发展。

  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轻装上阵,在以下方面快速建立优势:1)基于用户体验闭环反馈的产品开发流程;2)在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方面坚定持续投入并逐步建立优势;3)直达用户的渠道营销和社区运营。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则快速反应调整自己,逐步建立起比较优势: 1)垂直整合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自研能力;2)充分利用此前建立的成熟燃油车供应链、制造产能、研发团队;3)依托相对成熟且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互科技互联网技术资源积累,高效分工合作。

  通过 2019 年至今的量产车型测试和迭代,我们认为自主品牌已经探索出电动智高端品牌独立运营的成功发展路径。

  电动智能引领自主品牌向上,15-35 万区间或是决战赛场。在传统燃油车市场,5-15 万是自主品牌的主流价格区间,其中代表性车型如长城哈弗 H6 以及吉利帝豪等。然而,新能源车集中爆发的 2021 年前后,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价格显著上移,15-35万区间成为主战场。这种竞争格局的形成,我们认为从产业自身角度出发,其主要原因是:1)特斯拉 Model 3/Y 标杆产品引领促成行业竞争格局;2)纯电动车在动力总成方面的极大简化,伴随国内产业链逐步成熟的助推,自主品牌迎来的弯道超车发展窗口;3)领先自主品牌在混合动力方便持续积累,量变质变迎来爆发。

  广汽埃安20 万区间步步为营,30 万区间蓄势上攻。广汽埃安当前贡献主要销量的车型集中在 Aion S 及 Aion Y 系列,价格覆盖 14.68-18.98 万元区间。 基于各车企陆续公告的零售端销量数据,广汽埃安 2022 年 3 月销量达 20,317 辆创新高,同比+189%,在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月销排名仅次于比亚迪,表现强势。 30 万以上区间车型方面,Aion LX Plus 于 2022 年初上市,价格覆盖 28.66- 46.96 万元区间,最高配备 144.4kWh 大电池,采用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续航里程达到 1,008km.智能化方面使用高通 8155 座舱芯片,车机系统使用 ADiGO4.0 智能物联系统,支持 AR 实景导航、DMS+OMS 座舱监控、语音交互、 OTA 升级等,显示出优秀的产品力。

  与华为共同定义、共研新品,后续车型表现值得期待。根据 2021 年 7 月的公告,广汽埃安和华为将联合定义、共同开发,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智能汽车。其中第一款车型项目代号 AH8,基于广汽 GEP3.0 底盘平台、华为 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预计2023年量产。一旦第一款新车取得成功,后续合作空间将充满想象,值得持续关注。

  3.2。投资建议

  自主品牌独立运营孵化的新电动品牌的估值体系或可对标造车新势力,同时参考PS PG 估值。广汽埃安专注于智能电动汽车,在三电、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渠道生态方面与以理想、小鹏、蔚来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有相似布局。而由于三家新势力尚未真正稳定盈利,因此资本市场多使用 PS 或 PG 估值体系作为参考。 基于近期股价计算的总市值以及各公司披露的 2021 年财报数据,理想、小鹏、蔚来当前的 PS 估值倍数分别为 6.5、7.4、6.2 倍,平均数为 6.7 倍;而三家当前的 PG 倍数分别为 30.7、59.0、32.9 倍,平均数为 40.9 倍。以这三家造车新势力代表的估值为锚,并考虑一级市场的折价,我们认为广汽埃安的合理 PS 估值或在 5 倍左右,而 PG 估值或在 30 倍左右。

  随着混改持续推进及股权激励落地,广汽埃安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并在战略投资者的助力下,扩充资本实力,优化治理结构,实现对新能源车业务的深度整合与聚焦,长期将有助提升广汽埃安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及运营端的竞争优势。高端智能电动独立运营是已具行业共识的自主品牌破局之路,而基于这个思路,我们给予以下投资建议:

  1)乘用车板块:建议关注有能力垂直整合新能源核心零部件资源,积极转型独立运营高端智能电动品牌的自主车企,谨慎看好比亚迪、长安汽车,建议关注广汽集团;

  2)零部件板块:建议关注逐步积累迭代建立从 0 到 1 正向开发能力的电动智能核心增量零部件自主企业,看好天润工业,建议关注科博达、保隆科技、经纬恒润。

  4。风险提示

  芯片供给紧缺加剧;上游涨价成本承压;电动智能产业刺激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疫情控制不及预期;车企新品开发及量产进度不及预期。

  本文来源于东方财富证券汽车行业报告,分析师:周旭辉

(文章来源:中华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