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华为面向全球招“天才少年”!今年还要“主攻”这些领域

  芯片、汽车、元宇宙、军团、有质量活下去,这些外界关注华为的问题,在4月26日下午举行的2022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主论坛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带领团队均进行了回应。

  纵观整个大会,其实最让企业家们心有戚戚的一句话是:活不下来一切皆空。

  这不禁让人想起《华为的冬天》,以及万科2018年提出“活下去”的口号。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巨大如华为者,到了今天仍心怀忧患意识,警惕生存危机。

  首先要活下来

  同时关注“活着”的质量

  谈及如何在2022年有质量地活下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今年华为面临的困难没有减少,外界环境的变化可能带来更多的挑战。比如,地缘冲突、疫情反复、全球性的通胀引发商品涨价等,在这种情况下,华为首先要活下来,同时也要关注“活着”的质量。

  胡厚崑说,第一个质量是要保证华为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服务的连续性。

  第二个质量体现在华为的稳健运营上,活不下来一切皆空。华为要管理好我们的交易质量,低质量的交易放弃。

  第三个质量是要面向未来进行持续的创新投入,比如在人才方面会提供足够的资金、资源保障,在创新路径上也将进行优化。

  今年一定会有智能汽车产品发布

  胡厚崑表示,华为今年一定会有新的智能汽车产品发布,无论是智选模式还是Inside模式的车型。

  胡厚崑认为,汽车行业目前走到了一个关键拐点,华为积累的ICT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等,可谓有了“英雄有用武之地”,在汽车行业转型过程中,华为肯定能创造价值。

  华为重申不会自己造车,都是基于关键的解决方案,帮助车企造好车,同时多年形成的面向消费者的广泛渠道,也可以帮助车企销售。

  胡厚崑表示,基于这样的定位和战略,华为将做好几件事,一是做好智能电动、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解决方案;

  二是开放地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包括基于鸿蒙系统的合作等,现在合作的企业已经达到300多家;

  三是,积极与整车厂、造车新势力等开展深入合作,包括部件和华为inside模式的合作。相信这样的合作模式,华为会陆续获得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认可。

  谈缺芯

  芯片问题不是任何一家公司能解决

  胡厚崑表示,华为没有自建芯片厂,华为相信全球产业分工,产业链有自己的要求。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进一步指出,芯片制造涉及一个很长的链条,任何一家公司包括华为公司,都不可能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

  在汪涛看来,问题真正的解决,需要全球产业链共同努力,产业链的脱钩、分裂不利于全球的发展,会造成技术进步缓慢、成本增加,这些成本最后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汪涛认为,由于芯片短缺,最近几年全球都加大了对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投入,这使得半导体产业产能、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华为也希望这些企业能够取得成功,预计芯片短缺可能在几年之内就会解决。华为希望产业链企业能够取得成功,产业链发展了,华为公司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元宇宙还处于炒作阶段

  对于To B的意义高于To C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在加快,胡厚崑在会上还提及,元宇宙是这种融合过程的一个描述。

  胡厚崑表示,宇宙是一个非常火也非常大的话题,他理解元宇宙仍处于炒作期,这是任何新的科技进入市场都会经历阶段。华为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要做的是在认识这个炒作期,透过喧嚣努力抓住背后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做准备。

  胡厚崑认为,元宇宙对于To B的意义高于To C,应该在接下来得到更大的重视。现在谈华为的技术策略为时尚早,需要冷静看待元宇宙的发展默默做好准备。因为华为的技术组合比较宽广,未来在该领域会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而支撑华为在元宇宙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华为云。过去几年,华为云服务发展很快,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应用,比如软件开发、数据治理、AI开发等系列云服务。胡厚崑认为,未来,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快。

  而在高品质的数字内容生产成为刚需的情况下,MetaStudio恰恰是为这样的需求而诞生。在本次大会上,华为推出一款新产品“MetaStudio”,可以理解为云上的数字内容生产线。

  胡厚崑介绍,在影视制作中,渲染是一个非常耗时的环节。过去一部90分钟的3D电影,渲染需要6个月时间;现在使用MetaStudio充分调用华为云上百万核的渲染资源,效率大幅提高,现在只需要2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更进一步,MetaStudio将影视制作的剪辑、建模、合成等全流程都搬到了云上,让影视创作者可以无缝的异地协作、大幅提升制作效率,一部电影大片的内容制作周期,可以从几年缩短到几个月。

  华为终端业务发展将会如何发展?

  胡厚崑表示,谈到华为终端业务,首先提到的是智能手机业务,但是过去两年因为芯片短缺,手机业务出现了重大下滑,对消费者和华为来说都是很大的遗憾。

  不过,这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华为重新思考终端业务,怎么为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价值。

  胡厚崑认为,终端不仅仅只有手机,当用户被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包围,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终端,而是更为智能的体验,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全场景智慧化体验,这也正是华为终端的创新焦点。

  胡厚崑表示,华为正在围绕更多场景,通过多样化的终端、云服务,以及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生态,为用户打造全新的体验,包括智慧办公、运动健康、影音娱乐、智能家居和智慧出行五大场景。

  胡厚崑介绍,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终端已经超过2.2亿台,鸿蒙智联生态也发展迅速,目前有超过1900家合作伙伴加入鸿蒙智联,鸿蒙智联认证产品种类超过4500个,2021年新增生态设备发货量超过1亿台。

  谈华为创新,首先是谈人才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创新高度依赖人才,华为希望用世界级的难题,吸引世界级的人才,来共同迎接挑战,推动科学和技术上的进步。

  4月25日晚间,微信公众号“华为招聘”发布消息:“华为面向全球招募天才少年”。

  胡厚崑介绍,华为成立三十多年来,一直通过创新为客户、为社会创造价值,创新已经成为华为的基因。近几年来,华为虽然面临经营上的困难,但在研发上的投入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从过去年收入占比10%,提高到2021年的22%。

  从产业来看,香农定理和冯诺依曼架构等已遇到很大瓶颈,亟须探索新的理论和新的架构;从华为来看,在先进器件获取困难的情况下,单点技术领先同样遇到困难。为此,华为在创新方向上,将更加注重系统创新,正通过基础理论、软件、架构三个方面来进行突破。

  军团模式效果开始显现

  在本次大会上,胡厚崑介绍了华为军团成立的背景。

  华为在帮助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发现有很多技术不能很好的匹配,解决不了客户的问题。一方面,现有的技术满足不了客户的需要,另一方面即便有些技术客户很想用,但没办法有效组合起来,形成解决方案。

  华为尝试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叫军团,实际上是一个集成团队,有销售、需求管理、行业解决方案开发、生态合作以及服务等资源,特点是每个团队针对一个特定行业,能够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

  胡厚崑表示,通过这种新的组织运作模式,华为在纵向上缩短管理链条,让产品研发更好的响应客户需求;横向帮助快速整合资源识别关键业务场景,把华为和伙伴的产品以及能力整合到一起,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这种运作模式当前已经收到了一些效果。比如最早成立的煤矿军团,已经与客户一起完成了基于鸿蒙开发的煤矿操作系统,我们把它叫矿鸿。矿鸿操作系统实际上解决了在煤矿作业环境下各种各样设备联通的问题,用客户的话来说:“设备之前互相认识了,机器人跑一趟就把数据采集了,距离矿工穿西装打领带采煤的梦想就更近一步了。”

  胡厚崑提到,把鸿蒙操作系统针对煤矿行业来进行开发,难度还非常大。由于有了军团这样的集成性组织,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也能够更快地去响应客户需求,煤矿军团在矿鸿开发过程中,从需求调研到商用发布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这在过去无法想象。

  当前,华为已经成立了煤矿、海关港口、智慧公路、电力数字化和机场轨道等行业军团。当然,华为还处在一个初期摸索、积累经验的阶段,希望客户和伙伴们能够多一些耐性,多一些支持。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与低碳化

  胡厚崑表示,面向未来,华为看到两大趋势,第一是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第二是人类社会实现低碳化发展。

  胡厚崑认为,这两大趋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华为过去30多年的创新积累可以有所贡献。首先是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当前对所有企业来说更关心的是数字化怎么做和如何做得好。

  目前,不同的企业、行业在数字化进程中所处的阶段不同,比如信息通信和金融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较早,数字化已经进入核心生产系统;电力、油气、制造等行业正在推进数字化解决生产场景问题;地产、建筑、农业等行业才刚刚开始数字化进程。

  胡厚崑表示,正是因为数字化进程不同,大家面临的挑战也是各有不同。华为把客户遇到的一些问题展现出来,比如“技术的选择比较难”“场景很复杂,技术不能匹配”等,更为重要是,云是数字化的关键技术,但对很多企业来讲上云依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而在低碳化方面,华为坚信数字技术是实现低碳发展的使能器。胡厚崑介绍,华为对低碳化发展的贡献,主要聚焦在供能侧、用能侧。在供能侧,华为要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中的比例。具体而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来改变光伏行业的技术路线,提升发电量和运维效率。

  在用能侧,ICT技术能帮助各行各业大幅降低能耗和碳排放,这也是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的一个原因。胡厚崑称,ICT产业自身的节能减排,发力点主要在无线站点、数据中心。

  未来要实现10Gbps

  无处不在的带宽愿景

  胡厚崑表示,华为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愿景,未来要实现10Gbps无处不在的带宽。

  目前的带宽还做不到1Gbps无处不在,所以从今天到未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在未来的发展中,人类对联接技术的需求永无止境。比如,在工业场景下,工业控制对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在带宽、时延和可靠性上至少提升10倍。

  为此,华为两年前在无线领域最先提出了5.5G,现在已经完成了5.5G的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和验证。

  胡厚崑表示,在本次大会上,华为在固网领域首次提出F5.5G的产业愿景,目标是将带宽、覆盖和体验提高10倍以上,希望通过无线和固网领域的创新,持续推进联接产业的发展。

  同时,华为预测到2030年,全球通用计算算力将增长10倍(达到3.3 ZFLOPS),AI算力将增长500倍(超过105 ZFLOPS)。

  胡厚崑介绍,当前算力需求面临爆发式增长,一部智能手机的算力远超过当年阿波罗登月时主控计算机的能力。胡厚崑表示,为了应对未来人类对算力的需求,华为重新定义计算架构,去突破计算性能和效率的瓶颈。

  华为当前计划努力的方向包括:在节点架构层面,现有的异构计算架构,仍然是以CPU为中心遇到性能瓶颈。华为推出革命性的全对等互联模式,大幅提升系统性能。

  在基础软件架构层面,未来融合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多种计算模式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华为将持续打造多样性计算融合架构,把不同XPU专属的加速库、编译器等基础软件进行重构,提升应用软件开发效率和实现性能倍增。

  在数据中心层面,华为围绕集群计算架构持续创新,发挥华为在ICT领域的技术积累,把云、计算、存储、网络、能源整合在一起,相当于把数据中心打造成一台超级计算机,实现性能倍增,能效显著改善。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