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直击业绩会|隆基股份:全年组件出货目标50GW 新技术电池组件计划三季度投产


  “我们认为行业的竞争将来还是要回到差异化和技术领先上面。”在4月27日晚间进行的隆基股份(601012.SH)2021年度和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中,公司董事长钟宝申作此表述。当天,关于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的技术路线屡次被投资者问及,但也未得到正面回应。

  对电池研发严格保密的背后,是隆基股份急于从高度同质化的组件市场中抽身。据最新财报,隆基股份去年单晶组件出货量38.52GW,稳居行业第一。然而,即使行业龙头也难逃上游成本压力,公司去年净利润增速骤降至个位数。

  此外,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技术迭代引发的短期阵痛,对隆基股份而言,都存在不小的冲击。钟宝申在说明会中表示,同质化产品毛利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但是如果提前布局了新的技术,新的产品,那么不管市场处在什么样的情况,公司都可以获得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净利润增速放缓

  在PV-Tech发布《2021年全球组件供应商top10》名单中,前四组件企业出货量已经陆续官宣,其中隆基股份去年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38.52GW,包括对外销售37.24GW,同比增长55.45%,稳居榜首。

  但与组件出货高增长相比,公司在业绩方面遭遇到一次“急刹车”。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09.32亿元,同比增长48.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86亿元,同比增长为6.24%。而在2019年和2020年,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06.40%和61.99%。

  上游硅料成本高企导致的开工率下降,以及产品迭代导致的资产减值代价,是拖累隆基股份业绩的重要原因。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在说明会中表示,去年因为原料短缺,公司大幅度降低硅片和组件开工率,对成本和毛利水平都有明显影响。此外,海外地区如美国等,定价提前至少一年,因此难以临时涨价,导致毛利下降。

  资产减值方面,公司解释称,主要因2016年投资的泰州M6电池产线出清导致。公司在评估中认为,M6产品虽然能够生存一段时间,但是已经不能获利,需要对该部分资产出清,计提金额占到5亿元左右。此外,M6硅片设备在升级M10中,出现少量减值。

  公司负责人同时表示,目前生产采用外购M6电池,场地将用作生产新型结构电池,预计比较快能在8月份泰州工厂投产。

  对于今年形势,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在业绩说明会中表示,目前无法判断上游降价的具体时间。不过,作为成熟的制造业,高毛利吸引产能扩张,最终都会回归到正常的利润区间,中间肯定会有降价的过程。

  而在此同时,隆基股份年也将进入新一轮的产能扩张计划。公司在经营计划中表示,今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同时,计划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150GW,单晶电池年产能达到60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85GW.业务目标上,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90GW-100GW(含自用),组件出货量目标50GW-60GW(含自用)。

  钟宝申在说明会中表示,今年原材料供给好于去年,硅片制定90到100GW的出货目标,说明整体是比较高的开工率状态。在保供措施方面,主要是和硅料厂商进行战略性合作。

  一季度出货不及预期

  全年组件出货目标50GW,刷新隆基股份出货目标,也刷新行业上限。值得注意的是,乐观预期背后,暂存的压力也不低。据同天发布的一季度报告,2022年1-3月,公司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6.44GW,其中对外销售6.35GW,自用0.09GW.“一季度组件出货没有达到目标。”钟宝申在业绩说明会中直言。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上游成本压力未解,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是公司组件出货最大的两个难题。成本方面,公司表示,隆基将ROE作为评价企业经营质量的方向。前端价格没有如预期下降,因此选择谨慎接单,主动放弃了印度以及中国部分地面电站的订单。

  出口方面,财报显示,2021年隆基股份海外收入占比46.89%并逐年提升,海外市场已逐步成为公司重要销售市场。由此同步产生的,是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加剧。2021年,美国海关依据暂扣令(WRO)相继对我国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组件产品进行了扣押。据公开消息,已有多个国内头部组件厂商发生出口美国组件被扣押情况。

  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在业绩说明会中表示,WRO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对公司造成非常大的挑战。主要是因为处理时间非常长,两个季度滞港费和仓储费就有3亿多人民币,今年一季度,公司发往美国的货物只有200MW,大部分货物被美方质押在了港口,等待进行WRO审核。“现在情况是几乎每单都会被查扣,去按照要求做证据链申报,审批后放行。”钟宝申称。

  在应对方面,公司表示,短期能做的是沟通客户,如果客户愿意承担反规避税率就正常发货。公司负责人称,目前绝大部分客户是同意承担仓储还有滞港费,以及因WRO查扣延长周期产生的直接费用。这些费用需要在交付之后进行合同变更(或补充协议等),目前是公司直接承担,今年一季度产生费用约在2亿元左右。

  不过,好消息是,随着欧盟“双反”调查结束,以及当地清洁能源替代加速,欧洲成为我国组件出口第一大海外市场。表现在隆基股份,去年欧洲份额占到出货20.4%,今年一季度占到28.3%,未来还将显著加大对欧洲出货。

  “出口美国风险加大,但是欧洲市场会有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弥补美国市场下降。此外,南美和中东市场还处于快速增长中。”公司负责人在说明会中表示,东南亚电池组件产能将调整面向加拿大、台湾、欧洲以及印度等地区。

  新技术电池三季度投产

  在当天的业绩说明会中,关于新电池技术路线和产能,是投资者重点关心的话题,也屡次被提及。在一季报中,公司透露称,西咸乐叶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预计在2022年9月开始投产。

  不过,关于新电池采用何种技术路线,相关公告以及业绩说明会中公司方面均未有进一步表示。随着N型电池组件产能陆续落地,2022年被认为是N型组件元年,且近期大型集采招标中屡现N型组件,这一进程也被认为有加快趋势。

  不过,对于隆基股份新电池是否采用N型技术路线,公司方面表示目前不能明确,但是已经基本实现在N型TOPCon、P型TOPCon、N型HJT和P型HJT等多种新型高效电池技术方向的领先。

  更多细节上,公司负责人表示,新技术量产的评估水平,应该是在电池环节效率要比PERC高到1%以上,且成本不能高于PERC.据了解,目前新电池测算的工艺成本基本上是和PERC接近,良率处于正常量产的状态。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正式产品尚未发布,但是在试销中,特定市场中相对于常规产品会有3到4美分溢价。根据计划,西咸项目今年9月份陆续投产,今年出货预计超过2GW.同时,西咸项目将在6个月内连续投产,至明年一季度末公司新型电池产能会有15GW,合计达到19GW。

  钟宝申在业绩说明会中表示,如果产品高度同质化,那么每个环节的利润,取决于它在产业链上的供需,经营的方案只有高效运营。但是对于隆基股份而言,持续的获益在于产品领先和差异化,以此提升一体化盈利水平。

(文章来源:财联社)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