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2021企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报告发布

  记者4月28日获悉,近日,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多家机构发布《企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报告(2021)》。报告从A股中抽样选取188家生物多样性影响类的上市企业,从企业2020年年报或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取关联信息,通过建立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视角,评价和量化企业披露行为中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程度以及表现。

  据悉,信息披露评价体系根据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主要产生的五类影响进行评价,包括土地和海洋利用的改变、直接利用生物体、污染、外来入侵物种和气候变化。评价逻辑是从企业响应和保护成效两方面出发设计采分点并细化为40个执行指标,最终将企业表现根据得分情况划入设置了得分范围的四个等级。其中,第一级代表企业有环境处罚事件,且未进行披露,第四级代表企业在生物多样性披露文本的质量上达到较好的水平。

  根据报告,在本次评价的188家企业中,只有15家(共8%)企业在年报或社会责任报告中明确提及了“生物多样性”这个关键词;只有6家(3%)企业达到第四级表现,而97%的企业位于二级和三级,这表明上市公司目前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不足,生物多样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主流化还处在萌芽阶段。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执行主任史湘莹表示,本次研究仅基于企业生物多样性相关信息的披露质量,目前来看还有诸多不足。报告显示,从披露质量来看,大部分企业对生物多样性议题认识和披露不足,极少数企业披露的信息可完整体现其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和采取的行动逻辑;从披露格式来看,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缺乏统一规范和客观描述标准,难以量化;从披露内容来看,可获得的信息反映出企业的生物多样性行动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框架,且倾向于事后修复而不是事先规避。

  针对目前企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报告建议,企业的披露内容可以包含企业生物多样性行动的全链条流程,也就是从认知识别、愿景战略、目标行动到目标管理的四个阶段。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