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4万员工在厂封闭生产 过半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还将投入近8000万元助企纾困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肩负着上海市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发动机的重任。5月4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临港新片区全力抗击疫情助企纾困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抗击疫情、企业减负、金融支持等五个方面共计12条政策举措,重点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零售、旅游、酒店、冷链等行业倾斜,尤其注重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资金链压力较大主体的补贴支持,及对复工复产的企业在物资保供、核酸检测等方面予以补贴支持。

  在同日举行的助企纾困复工复产新闻通气会上,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介绍,预计将新增投入资金近8000万元。记者从通气会上获悉,截至5月3日,临港新片区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251家(含连续生产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4家,占比达52%。

  近8000万元资金全面助企纾困

  在全面落实国家、上海已经出台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临港新片区在严格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研究制订了《助企纾困政策》。

  在支持企业抗击疫情方面,《助企纾困政策》对零售、餐饮、旅游、酒店重点岗位从业人员按照防疫要求定期开展核酸检测的费用,给予3个月全额补贴支持;对零售、餐饮、旅游、酒店以及冷链企业防疫消杀费用给予3个月50%补贴支持;对冷链相关企业因防疫需要进行高风险封闭区设施改造及相关防疫物资等支出,经认定后给予20%的一次性补贴支持。

  在减轻企业相关负担方面,《助企纾困政策》从企业属性、行业等角度出发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助企纾困政策》提出,对承租国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免除6个月租金;对经认定的商务楼宇、商场、商铺等物业载体中,承租非国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3个月1元/平米/天补贴支持。

  对于受疫冲击较大的小微科技型企业以及商业、旅游、航运服务等行业,将加快专项产业政策执行力度。《助企纾困政策》指出,对小微科技型企业因疫情冲击视经济贡献予以补贴支持,同时加快商业、文化、体育、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行业以及航运服务、保税创新业态等专项资金执行拨付。加快对临港新片区重点企业、生产型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专项资金审批立项。对A级旅游景区(事业及国有单位除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企业,经认定后对其关闭月份运营成本的20%给予补贴。

  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助企纾困政策》提出要优化完善临港新片区重点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防疫物资保障重点企业,经认定给予2022年新增贷款50%贴息,单户企业每半年度贴息金额不超过40万元。

  在做好援企稳岗工作方面。《助企纾困政策》提到,支持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制订“一企一方案”,配备“一企一专员”,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人员到岗、物资运输、疫情防控等问题。支持引导企业创建“无疫工厂”“无疫园区”,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等。

  在持续优化企业服务方面。《助企纾困政策》提到,在临港新片区“一网通办”平台开通“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专栏,做好助企纾困政策服务的精准推送及线上业务办理。

  据了解,目前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已经建立临港新片区助企纾困工作专班,正加快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持续推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助企纾困政策》发布后,各项实施细则、申请方式也将同时在“一网通办”上发布并及时兑现。

  过半规上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

  近期,按照《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上海市重大工程建筑工地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要求,临港新片区党工委、管委会迅速行动,成立工作专班,与市级部门、浦东新区、奉贤区、各相关镇紧密对接,协调“白名单”重点企业员工返岗。

  据介绍,截至5月3日,临港新片区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251家(含连续生产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4家,占52%,在厂封闭生产员工约40651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及物流园区已复工复产188家企业,其中66家企业经营规模恢复50%以上。

  据吴晓华介绍,临港新片区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同步复工复产。按照市有关部门要求,制订“一企一方案”,配备“一企一专员”,开展组团式服务。

  二是加强物资保障,打通堵点难点。筹建两万平方米的临港物资中转站,承担南汇新城镇、对泥城镇、书院镇、万祥镇和大团镇及部分建设工地等相关单位外省市援助生活物资的接收调配工作,累计接收6批次33142件,合计410.39吨援沪物资。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管委会及时调整复工复产有关要求,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人员到岗、物资运输、疫情防控等问题,确保重点产业供应链安全,推动供应链企业“应复尽复”。

  三是主动对接服务,稳定市场信心。疫情初期,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就建立了“切块式、网格化、扁平化”的园区企业防疫工作机制,全面公开“政府-园区-企业”三级服务网络的服务专员手机号码,位于临港的每个企业凡是遇到疫情防控的问题,可以7×24小时直接致电相关公职人员,实现第一时间的“信息对称”、得到尽可能最优的“解决方案”。

  全力推进重要产业复工复产

  对于半导体、汽车、生物医药、机械设备等重要产业、重点企业,临港新片区在严格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有序、全力推进其复工复产。

  作为上海重要产业之一,汽车产业已重新“通电”。目前,包括上汽、特斯拉等在内的重点企业已开始有序复工复产,为中国汽车产业链逐步恢复注入动力。

  4月17日、18日,特斯拉8000名员已工陆续返厂,电池、电机车间在19日早晨就已恢复生产,目前多条流水线已高效运转。其中,特斯拉二期整车车间是目前效率最高的一条自动化整车产线。

  上汽集团同样喜报频传。4月18日,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基地启动了复工复产压力测试;4月19日,压力测试开启后的首台车下线。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智己、飞凡、荣威、MG名爵4个品牌在内的700余辆整车陆续下线,满足国内及出口的订单需求。

  半导体行业在疫情期间的保生产同样备受关注。作为一家特色工艺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积塔半导体临港厂区于3月中旬就进入了封闭管理生产模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

  与此同时,承接临港新片区重大工程项目的建筑工地也在全面恢复。

  权威数据显示,临港新片区建筑工地共计580个,建筑工人75211人。截至5月2日,共计52个建设项目实现复工复产。建筑工地预计5月20日前基本实现555个绿色工地复工,届时工地复工率有望达到95%。

  据了解,在今年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重大项目计划的在建项目中,格科微、中芯东方、中国重燃、和元生物、新昇一期三阶段、中微产业化基地等8个重大项目已复工,有利推动了100余家长三角及本市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同步复工复产。

  以中国重燃为例,作为其2022年“两大决战”重点任务之一的临港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已于“五一”期间进入全面复工复产阶段,目前各类施工材料和设备陆续运抵施工现场。据悉,这是上海市国家战略需求施工工程类第一个正式复工复产的项目。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