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擦亮政策 “吸金石”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南昌“人才10条”奖励补贴10.86万人次,兑现金额15.3亿元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南昌,以开放的胸怀和求贤若渴的诚意,打造人才“蓄水池”,做强人才竞争优势,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

  落户有奖励、就业有补贴、住房有保障……为吸引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我市全方面全方位发力“筑巢引凤”,不断优化人才政策,面向省内外人才开门纳贤,构筑凝聚人才的“磁力场”,吸引广大人才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南昌“人才10条”政策已实现奖励补贴10.86万人次,兑现资金达15.3亿元,一个个不停兑现的“政策红包”让来昌就业者感受到了南昌礼遇人才的诚意和温暖。

  “免批秒办”

  贴心服务有温度

  “我上周刚领到2万元的生活补贴,申请过程很给力,网上提交申请表,一次不用跑,生活补贴就发放下来了。”去年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毕业的万新选择留昌工作,在详细了解南昌“人才10条”政策后,万新便登录支付宝“i南昌”小程序,输入手机号等简单信息后发起申报,迅速到账的补贴让万新更加感受到南昌对人才的满满诚意。

  让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是南昌市优化人才服务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南昌建立政策兑现责任清单、工作专班、协调调度、数据报告等制度,实现“人才10条”优惠政策网络平台“免批秒办”。申报人可在南昌市人才“港、网、窗”一体化服务平台、南昌城市大脑平台、“i南昌”APP、“i南昌”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等各类平台进行政策申领,无需提交任何证明材料,全过程由平台系统调取申报人各项审核信息,采取大数据比对的形式进行审核。 截至目前,南昌“人才10条”政策生活补贴审核通过9.4万人次,兑现资金15.14亿元,人才政策的持续显效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才来昌留昌。

  “南昌是我成长的地方,回乡就业是我毕业后的第一选择。当然最终也证实了我的选择没有错,这里的人才待遇很好,我不仅领到了5万元的生活补贴,就职的单位还给我提供了公租房和科研经费等。”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专业的博士毕业生熊先生说。

  “当前,我市‘人才10条’政策的兑现力度进一步增强,辐射人才群体进一步扩大,政策引才留才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彰显。”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我市建立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定期解决人才就医、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在驻昌高校建立27个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政策解读、创业辅导、岗位招聘等一条龙服务;走进企业、园区宣传人才政策、对接人才需求,让人才在南昌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发展。

  据统计,2022届毕业的赣籍高校学子有27万人,其中,驻昌高校约有11万人、省内市外高校约有10万人、省外高校约有6.8万人。今年3-6月,南昌市组织人社部门按照驻昌院校和省内市外院校全覆盖、省外高校抓住重点城市和重点学校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春季招聘活动,争取吸引更多高校(技校)毕业生来昌创业就业。

  诚意爱才引才入昌有实招

  为降低和减轻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在昌就业的生活成本和压力,我市给予全日制博士5万元,全日制硕士及高级技师(一级)3万元,全日制本科及技师(二级)2万元,全日制大专及高级工(三级)1万元的生活补贴。此外,为鼓励人才落户,我市对首次将户口迁移至南昌(含集体户口)的大学毕业生(含驻昌院校在校生)和技能人才每人发放1000元落户奖励。

  为更加精准助力企业聚才留才,南昌从落户有奖励、就业有补贴、创业有扶持、购房有实惠、岗位有保障等方面切入,用真心实意、真金白银招才引智。截至目前,南昌“人才10条”政策落户奖励审核通过14401人次,兑现资金1333.9万元。

  “南昌对人才的补贴力度都挺大的,在西北大学研读了地质学的博士学位后,我到了江铜技术研究院从事金属矿产的开发和冶炼,并落户南昌。根据政策,我先后领到了5万元的生活补贴和1000元的落户奖励。”目前在江铜技术研究院就职的马渊博说道。

  好政策的落地实施吸引了不少外省学子选择在昌就业,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姜凡就是其中的一位。“我和我爱人在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的这一年,收获感、幸福感满满,无论是工作上融洽的对接团队,还是这座城市的生活环境,都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在昌安家立业的决心。”

  当前,南昌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引才聚才效应不断凸显,人才汇聚的热潮正在形成,智力引擎动能澎湃,为各类人才就业创业提供了大有可为的舞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扎根。

  “后续我们将继续通过召开人才政策宣讲会、播放LED电子宣传标语及宣传片、发放宣传页、张贴宣传海报等措施,以送策上门、入企问需、主动对接、精准服务的方式,加强与人才的密切沟通。”市人社局就业创业中心人才科科长吴弘毅说道。

  良方聚才人才安居有保障

  “安居”才能“乐业”。居住问题是青年人才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人才服务最重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人才的安居保障方面,南昌也拿出了满满的诚意,清晰可见、实实在在的宜业宜居获得感,成为南昌留住人才的“良方”。

  为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在住房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工作上“轻装上阵”, 我市出台政策:在昌创业就业并缴纳社保满2年的人才,可以在本市辖区内购买首套商品住房。对在昌创业且稳定经营2年以上或在昌就业且与企业(不含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在昌缴纳社保满2年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含高级技师),在昌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分别给予10万元、6万元购房补贴。

  在满足人才安居需求方面,全市已建成人才公寓2700余套,并拿出其中黄金地段330套住房进行高标准装修;为解决毕业生初到南昌无处落脚问题,让毕业生来昌无后顾之忧,我市发起南昌青英人才驿站项目,21家人才驿站为来昌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万套(间),为我市新市民、青年人等阶段性住房困难人员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结合青年人才住房全周期需求,南昌采取建设青年人才驿站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建设人才公寓、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形式,多措并举解决青年人才的住房问题,努力让青年人才在昌实现安居梦。

  “吸引人才来昌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将人才留下来,我们在人才购房安居等措施层面也要不断优化,让来昌的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加快发展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为新市民、青年人在南昌安居乐业提供基本住房保障,有利于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焦虑,让他们在南昌留得下来。”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住房补贴助力人才置业安家的同时,南昌人才安居体系也在加速搭建。我市不断地拓宽人才安居住房保障渠道,通过政府自建、市场配建、社会筹建等方式,全力拓宽人才住房保障途径,为各类人才入昌就业做好服务工作,全面保障人才在昌乐业安居。

  正是一系列富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产生了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优化人才政策、保障人才乐业安居已成为南昌“招才引凤”的工作常态。今日的南昌正致力于厚植人才茁壮成长的“沃土”,沃土之上,必将林茂花繁,硕果累累。

  本报记者余文菁肖周

(文章来源:南昌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