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刘强东梦断科创板

刘强东梦断科创板

雷达财经出品 文丨梁春富 编|深海

从蚂蚁集团上市触礁开始,市场对于京东数科IPO生变的猜测从未停止过。

如今一语成谶。4月2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

刘强东梦断科创板

今年3月中旬就有消息称,京东数科可能会从科创板撤回其IPO计划,未来可能重新提交上市申请。

与此同时,去年12月以来,围绕京东数科的重组一直在进行之中。今年3月底,京东集团公告,完成对京东科技重组,京东集团将京东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业务重组给京东科技,总价值为157亿人民币,完成重组后,京东集团在京东科技的股权增加到约42%。相应地,京东科技也出现了一系列的人员调整:京东首席合规官李娅云改任为京东科技首席执行官,以取代陈生强;京东白条“掌舵人”原京东数科高管许凌,将赴京东集团任职。

有市场人士指出,自蚂蚁集团上市受阻后,金融科技行业的政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京东数科撤回IPO在意料之中。随着京东数科业务的重组落地,其业务模式和基本面有了很大变化,若是未来再次上市,估值将面临重估。

值得一提的是,刘强东是京东数科的“话事人”,其通过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A类和B类股份,共计拥有74.77%的表决权。

招股书隐匿金融属性

不同于蚂蚁集团“数字金融”的定位,孵化于京东集团的京东数科,在招股书中直接定位为“数字科技”公司。但不论它们如何“定位”,蚂蚁集团上市受阻所遇到的问题,同样也出现了在京东数科身上。而梳理这些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它们的发展路径也大同小异。

京东数科的前身是京东金融。2013年10月,京东金融从京东集团内部独立运营。同年12月上线了一款叫“京保贝”供应链金融产品。

2014年2月,京东金融上线了“京东白条”,这是一款类似于花呗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2015年10月,提出了“金融科技”定位。2017年,京东金融完成了股权重组与交割,不再纳入京东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这意味作为京东生态“三驾马车”之一的京东金融已经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

2018年,提出“数字科技”定位和战略规划,并改名为京东数科,改名背后的逻辑与蚂蚁集团、360数科并无二致,试图去金融,强化科技属性。

去金融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合规,而强调科技属性则能给市场更多的想象空间。但本质来看,不管怎么改它们都逃脱不了金融的属性。

2020年,京东数科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北京证监局披露了京东数科的IPO辅导信息。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梳理IPO文件发现,京东数科董事会成员发生了重大调整,刘强东回归,章泽天等人退出董事会,刘强东助理张?新增为董事。通过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A类和B类股份,刘强东共计拥有74.77%的表决权。一向强势的强东哥,毫无悬念是京东数科的“话事人”。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