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前四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0% 反弹动能正在集聚

  短期冲击,有望反弹。

  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0%,单月看,4月份同比下降了2.9%。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9.5%,增速较上月回落2.7个百分点;制造业下降4.6%,上月为增长4.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比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工业生产面临一定压力,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不足、产销衔接水平下降、产业链供应链存在堵点、生产循环不畅、生产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但我国工业体系齐全、配套能力强的特点没有改变。

  受访专家表示,目前工业生产触底反弹的动能正在集聚,散发疫情的冲击有望在5月逐步消退,要发挥好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支撑作用。稳定上游原材料行业供给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中下游行业纾困力度,尤其是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将有助于提振企业信心、改善企业经营,推动工业生产持续恢复。

  制造业生产受影响较大

  付凌晖表示,4月份工业生产受到疫情冲击,由于交通物流受阻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出现下降,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其中,疫情对小微企业冲击更为明显,4月份,规模以上小微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4%,上月为增长5.7%,降幅及回落幅度分别较大中型企业高出0.7、1.7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中西部地区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小,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而上海、吉林受疫情影响较大,长三角和东北地区经济下滑明显。4月份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1%,东北地区下降16.9%。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本轮疫情波及的省份中包含多个工业制造业重镇,对工业供需两端的扰动明显,产业链、供应链和物流链受到阻滞,对于汽车等产业链较长的行业尤为明显,停工停产也抑制了部分终端需求。同时,叠加能源与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运行,部分中下游企业继续面临着较大的投入成本压力。

  付凌晖指出,4月份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6%,主要是受到汽车等装备制造业下降影响。4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8%,汽车产量128.2万辆,同比下降43.5%。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此前分析4月份车市产销数据时表示,汽车企业在4月损失了100多万辆的产量,产销为近十年以来同期月度新低,需要在后续的几个月抓紧弥补。目前上海的疫情有所好转,长春基本恢复正常生产,企业正在抓紧复工复产的相关工作,部分重点企业有望在5月底或6月初恢复到疫情前的生产水平。

  尽管4月汽车制造业整体低迷,但新能源汽车仍然保持强势增长,4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3万辆,同比增长42.2%,为5月份及全年行业生产带来一定激励作用。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总体走势超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已达到25%,正在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加速车市向新能源化转型。

  崔东树指出,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瓶颈仍是上游的动力电池与芯片,此次疫情影响了长三角地区的芯片以及精密控制设备等零部件企业生产,在上海疫情逐步缓解以后,只要零部件行业的管理体系、人员及物流都能恢复,生产端基本能够回到正常水准。

  除了新能源汽车,一系列新产业新动能的经济韧性也得以显现。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克服疫情影响生产仍实现增长,增加值增长4.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9.7%;单晶硅、多晶硅、石墨烯、太阳能电池等新材料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量分别增长80.7%、41.4%、50.0%、20.8%。

  周茂华表示,高技术制造业具有高创新性、高渗透性和高带动性,由于其产品附加值较高、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终端需求稳定,因此在生产和效益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同时,资源要素也正在加快向高技术产业集聚,1-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9%,大幅领先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当前投资比重和产业结构的加速优化,也说明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趋势仍旧没有改变。

  “受疫情影响,一些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但各地区各部门落实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政策,大力推动重大制造业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也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付凌晖进一步强调,目前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要发挥好投资关键性作用,不仅有利于短期稳定经济增长、保障民生,而且有利于调整未来供给结构,提升结构质量,改善经济发展效益。

  能源增产保供力度加大

  在付凌晖看来,当前部分工业保持增长,有效保障了居民基本生活,保障了生产循环基本稳定。其中,4月份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0.1%和0.5%,鲜冷藏肉、速冻食品产量分别增长20.4%和9.3%,有利于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同时,能源等基础工业保持增长,增产保供力度持续加大。4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增长7.2%。主要能源产品较快增长,4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7%、4%和4.7%。

  周茂华指出,随着气温的回升以及疫情得到缓解,工业及民用电将有所恢复。尤其是夏季用电高峰的备货期临近,煤炭需求有望持续改善,工业端用电量以及钢铁产量的也会在复工后出现明显回升。

  进入五月份以来,能源增产保供措施也进一步明确。国家发改委明确年内再释放产能3亿吨/年以上,日产量达到1260万吨以上,5月1日起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和现货价格也已确定了合理区间。

  人民银行5月4日确定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用于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5月11日召开的国常会也要求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资100亿元,支持煤电企业纾困和多发电。要优化政策安全,有序释放先进煤炭产能,绝不允许出现拉闸限电。

  周茂华表示,当前政策不断为发电企业和煤炭企业带来直接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经营和生产积极性,也考虑到了后续大概率出现的用能需求反弹,为实现经济稳增长提供强力保障。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汤魏巍指出,目前全国疫情已经呈现好转迹象,上海、吉林等受疫情冲击严重地区开工率已明显提高,物流畅通速度加快,企业逐步走出疫情影响,工业生产触底反弹的动能正在集聚。

  “4月中下旬以来,疫情形势总体上呈下降态势。”付凌晖表示,目前上海9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经复工企业占比接近50%。从5月以来的情况看,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货运物流持续恢复,全国发电量等一些实物量指标也在改善。

  “经济数据最疲弱的时候已经过去,国内工业正在进入年内活跃期,后续工业产出有望明显反弹。”周茂华认为,当前的工业增长瓶颈只是短期现象,国内采取的针对性保畅稳链政策措施正在加紧落地,加之中国工业体系完备、工业制造业基础较好,散发疫情对制造业冲击有望在5月逐步消退,工业部门也将恢复正常运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