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消费发展态势如何?利用外资为何稳定增长?商务部发布会说了这些要点

  5月19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对近期各方关注的消费、外资、中美贸易等商务领域热点问题逐一作出回应。

  前4个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5899亿元

  束珏婷介绍,2022年1月份至4月份,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5899亿元人民币(币种下同),执行额38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和15.3%。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338亿元,执行额21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和10.9%。(以美元计算,1-4月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907亿美元,执行额59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9.6%。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514亿美元,执行额33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5.1%

  美方取消对华加征关税符合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根本利益

  对于商务部如何评论“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当地时间周三表示,她主张取消部分对华惩罚性关税,特朗普时代对中国征收的一些关税正在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这些关税现在也没有什么‘战略意义’。”束珏婷回应说:“我们已经多次表示,在当前高通胀形势下,美方取消对华加征关税符合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美国,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

  我国消费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束珏婷表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网上零售保持增长。4月当月社零总额同比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冲击。

  “总的看,这种冲击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的,我国消费韧性强、潜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消费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消费有望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束珏婷说。

  中国利用外资稳定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至4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8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

  束珏婷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稳定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中国市场引力不减。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内市场规模超大,外资企业看好在华长期发展前景。

  二是开放政策落地见效。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开汽车制造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有力带动了引资规模增长。各部门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保障内外资平等参与政府采购、延长外籍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等,稳定了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

  三是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深入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规定,推动修订、废止和制订法规文件500多部。外贸外资协调机制和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及时协调各方,加强服务保障,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同时,中国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业配套等方面依然拥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当前,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利用外资面临诸多挑战,但吸引外资的多方面有利因素没有改变。商务部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一道,继续全力做好稳外资各项工作,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优环境、更好服务。

  全力保障受疫情影响地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束珏婷表示,针对当前国内疫情发展态势,商务部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的协调联动,加大货源组织力度,强化产销对接,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积极协调周边省份调度大型批发市场与当地保供企业对接,保障生活必需品总量供应:一是加强市场运行监测。二是发挥联保联供机制作用。三是做好分类动态指导。

  商务部将继续密切跟踪市场供应变化,针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采取针对性举措,强化联保联供机制,全力保障受疫情影响地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中韩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

  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束珏婷介绍,中韩是搬不走的永久近邻,也是分不开的合作伙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已互为重要经贸伙伴。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双方有效对接发展战略,顺利实施中韩自贸协定,稳步推进共建中韩产业园合作,持续深化第三方市场合作,已形成深度融合、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国与韩国同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协定今年初正式生效实施,为两国进一步深化经贸投资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中方愿与韩方一道,以两国建交30周年为契机,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实施好《中韩经贸合作联合规划(2021—2025年)》,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合作,积极拓展新领域合作,高质量实施RCEP协定,推进RCEP机制建设,共同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